诺贝尔奖得主中村修二,高调质疑东亚教学模式,称之为浪费生命
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前,中村修二这个科学家不被任何人看好,他只是一个叫做日亚化学的乡下小企业众多普通技术人员之一,根本和世界最顶尖的物理学家扯不上任何的关系。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凭借着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发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实现了从一个普通技术员到世界顶级科学家的转变。
在实现这个身份的转变之后,中村修二在受邀演讲的过程之中,对东亚地区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抨击,他说:“东亚国家的教育制度,无非就是在浪费生命。”
不被人看好的科学家
1954年,中村修二出生在日本爱媛县伊方町,他从小成绩十分的普通,高中的时候十分喜欢理科,但也并没能拿出什么骄傲的成绩,他不擅长任何的考试,这注定让他无缘于任何一所顶尖大学。
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家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们大都有傲人的少年经历,比如李政道,他从小品学兼优,29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
中秋修二不是这样的科学家,在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前,没有人会把他的名字和科学家挂钩,在很多人的眼中,他只是一个平庸的普通的人。
高中毕业之后,中村修二考上了一所十分普通的大学——德岛大学。这所大学别说是在世界上了,就是在日本国内也没有多少人知道,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但他却并没有因为进入一所普通大学而放弃学习,大学三年里他沉浸于学习,虽然成绩依旧不是很出众,但他却积累了很大的知识量。
他在他的自传小说《我生命里的光》中写道:“我住在月租5000日元的寒酸公寓里,整日陷于专业书籍的海洋,其他的时间就是沉默思考。”这样的积累为他日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样认真踏实的镜头,也让他得到了他的指导老师多田修教授的赏识,多田修教授准备把中村修二介绍到松下电器工作。
然而这个年轻人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放弃了进入一个大公司的机会,而选择去了一家乡下的小公司——日亚化学工业工作,也就是在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地方,他完成了自己获得诺贝尔奖的项目。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村修二在完成研究生的学业之后就到了这家公司工作,当时没有人相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会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公司一个普普通通的技术员,他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够了。
当时世界上的二极管只有两种颜色,那就是红色和绿色,虽然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希望能够研究出第3色的发光二极管,但是经过多次的实验都失败了,可以说这个领域的研究出现了瓶颈。
可是中村修二完全不信这个邪,他选择了氮化镓作为研究的材料,当时所有人在研究新的发光二极管的时候,用的都是硒化锌,世界上所有科学家都认为,中村修二选择的路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
但没有人想到中村修二竟然成功了,他的上司小川社长全力支持他的研究,最后中村修二成功发明出了“高效蓝色发光二极管”,这次的成功给他赢得了不少的财富,让他从那个普普通通的小技术员一跃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发明家。
很快他发明的高效蓝色发光二极管就投入了使用,在民众之中反响热烈,很快就取代了以前的绿色和红色两种发光二极管,不仅如此,他还顺利获得了201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提出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组委会将电话打到中村修二家中的时候,中村修二还是心有疑惑的,但最后组委会多次打电话让他打消了这个疑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迅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科学家,有无数的高等学府对他伸出了橄榄枝,希望聘请他为教授。
浪费生命的教育模式
中村修二的成功之路在别人的眼中有些离经叛道,大多数人都觉得拿到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一定是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的,再怎么说读书时期也应该是成绩很突出的。
但是中村修二不仅成绩很不突出,而且学习成绩很一般,甚至都没有名校就读的经历,但是他却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打破了发光二极管研究的壁垒,顺利研究出了高效蓝色发光二极管,并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一次演讲过程中,中村修二提出东亚教育模式有诸多的弊端,那些教育制度纯粹就是在浪费学生的生命,这一问题的提出,在世界上引起了剧烈的反响,有人赞成,当然也有人反对。
不过中村修二却有理有据地提出了3点原因。
首先,东亚地区的教育效率十分的低下,很多学生必须要接受课后辅导班的辅导,才能取得好的成绩,甚至很多人需要苦读,才能取得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成绩,铺天盖地的辅导班,加强了学生的压力。
第2个原因就是东亚国家普遍对于复习过度重视。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进入好的学校,才能进入好的工作单位,到考试变得十分重要的时候,复习也就变得格外重要,这是不利于一个人的发展的。
第3个原因就是东亚国家对考试的推崇格外严重,很多国家几乎成为了一考定终身的模式,这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和创造力。
虽然他提出了这三个原因,但他的意见还是有失偏颇的,毕竟东亚各国的国情之下,这样的教育最适合不过,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前提下,应试教育是唯一的,也是最适合的出路,有些地区的学生必须要凭借这种模式才能出人头地,这种教育是符合国情的。
小结:
中村修二是一个非典型科学家,作为一个不被人看好的学生,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资格,但是他对应试教育的抨击明显有他的偏颇,应试教育在当前东亚国情之下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中村修二一棒子打死所有的批判,显然有失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