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脑科技:从愿景步入现实,迈向脑洞大开的未来

2025-03-02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杭州六小龙”,是科技观察者对杭州一批科技新锐的称呼。这些企业因强大技术实力,频频刷屏全球互联网,引发了人们对杭州、对杭州科技企业集群的阵阵好奇。

其中,被外界誉为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强脑科技,在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这片科技创新的热土上究竟是如何沸腾起来的?️近日,《浙江日报》发布题为《杭州强脑科技公司推动脑机接口技术从1到100的进化迈向脑洞大开的未来》深度报道,今天和小智一同走入小镇引育科技新锐的神秘之境。

1924年,德国神经科学家汉斯·伯格通过头皮电极首次记录到人类脑电波。这一发现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突破之一。

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韩璧丞无数次讲起这个“简陋”的实验,那是脑机接口从0到1的历史时刻。

2015年,韩璧丞与伙伴们几乎是在同样简陋的条件下创立了强脑科技(BrainCo),️他们的目标是:推动脑机接口技术从1到100的进化。

仅仅3年后,韩璧丞和团队决定将公司总部搬到杭州。他们要让脑机接口跨越实验室穹顶,为这场持续百年的努力构建全新坐标系,他们认定杭州是最适合的“枢纽”城市。

在“杭州六小龙”的现象级热度推动下,更多人开始意识到“强脑”的价值——截至目前,全球脑机接口领域融资额最高的两家企业,强脑科技是其中之一。他们试图用截然不同的方式,链接人类的意识与行为。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个年轻的公司将给世界带来变化。

️01

️走人更少的路

2月12日,久未更新的强脑科技公众号、微博突然放出消息,寻找“真正的极客”:面向全球招募神经传感器、机器人、算法、液压和流体等多个方向的顶尖科学家和专家工程师。

强脑科技合伙人何熙昱锦特意在朋友圈请大家帮忙扩散:“期待与我们一起用科技的力量,守护普通人,改变世界!”

10年前强脑科技成立时,“技术改变世界”就是他们坚持的方向。当时,韩璧丞还在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读博士,研究神经科学。

纵观脑机科学百年历程,这一领域的技术派几乎都选择了“开颅”侵入式方向。

在旁观了20多起开颅手术后,韩璧丞毅然选择了一条更少人探索的路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相比侵入式,非侵入式更加容易被人接受,也拥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因为脑电信号极其微弱,采集前必须用导电膏涂抹头皮,而导电膏的使用需要彻底清洁头皮油脂。为此,他每天至少洗4次头,以至于母亲一度以为他在美国“勤工俭学,给别人洗头”。

这种看似枯燥的日常,最终促成了团队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研发出无需导电膏的干电极传感器,极大提升了脑电信号采集的便捷性和精度。强脑科技也成为首个入选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的中国团队。

这样的执着,让大半时间都泡在实验室的韩璧丞在同事眼中始终像一个研究员多过像老板。把实验室成果带到真实世界,是他与团队共同的愿望。

至于为什么选择杭州?选择落地人工智能小镇?韩璧丞提到,2016年,杭州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明确提出“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以开放姿态招引全球人才,也开启了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保持全国首位的纪录。

也是那一年,强脑科技进入了杭州的视野。事后韩璧丞回忆那次会面,说杭州科技考察团是一个不远万里到波士顿办公室与他面谈的官方组织,聊了三四个小时,“聊得最多的竟然都是脑机接口未来的发展”,显然他们对这项技术的未来发展已有所洞察。会面后不久,整个团队就从波士顿飞到杭州,落户余杭的人工智能小镇。

“我们选择扎根杭州、扎根小镇,不仅因为核心团队都是中国人,也得益于当地政府的诚意和远见,他们对初创企业的信任让我们振奋。”何熙昱锦说,那才是强脑科技决定把总部迁到杭州余杭最重要的原因。

可以说这是一次现实意义上的双向奔赴。️小镇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最优营商环境,积极贯彻落实“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服务理念,通过政策扶持、资源对接、租金减免、研发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为广大入驻小镇企业做好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全面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提供精准的政策支持、有力的要素保障,不断提升企业服务的精度和温度,共同为小镇的发展添砖加瓦。

️02

️成为新时代的“电”

截至目前,强脑科技已完成约3亿美元融资并投入研发,与马斯克创立的Neuralink并列为全球脑机接口领域中融资规模最大的两家公司。

人类拥有860亿个到上千亿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更是不计其数,要想弄清楚所有神经元及其连接,几乎不可能。所以在脑机接口的研究与应用中,研究者关注的并非单个神经元的活动状态,而是每个意图产生后,整体脑活动所呈现出的、最容易被检测的表征,这也构成了“脑机交互”链条的起点。

在研究陷入瓶颈时,韩璧丞曾怀疑,非侵入式这条路是否走错了。很幸运,他遇到了一位特殊的“实验员”——幼时因故失去两只手臂却一路拼搏成为参加国际比赛的残疾人运动员的倪敏成。

“在残运会赛场上,我见过世界上最先进的各种假肢,但第一次见到强脑科技的仿生手时,感觉就像触电了一样。”倪敏成回忆说。事实上,倪敏成不仅是技术落地的受益者,更是技术研发的重要支撑者。他为强脑科技第一代仿生手的神经电、肌肉电信号数据库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不过那时,处于试验阶段的仿生手需要在腰上绑外接电池。

如今成为强脑科技体验官的倪敏成已经可以用仿生手写出遒劲的毛笔字,而强脑科技新一代智能仿生手也早已不需要外接电池。

强脑科技选择让前沿技术走出实验室,在真实需求中迭代生长。2022年1月,强脑科技实现全球首个高精度脑机接口产品单品10万台量产。从用户发布的视频里,我们能看到他们用仿生手剥香蕉、弹钢琴、打电话,用仿生腿走路、攀岩、滑滑板……

“2024年,我们单季度销售量已经是2023年全年的四五倍。”何熙昱锦认为,脑机接口技术或许可以成为新时代的“电”,“就像20世纪初的互联网,一旦技术成熟,可以赋能百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03

️卡位“脑计划”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科技战略的精准卡位。

从2013年开始,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启动国家脑计划。

仅过了一年,中国科学院就成立“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布局新一轮的脑科学竞争。2025年,“十四五”规划中,我国第一次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入重点关注的七大前沿技术产业。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强脑科技的目标远大。他们想继续基于脑机接口技术,去探索和解决阿尔兹海默症等全球高负担疾病问题。

两个多月前,强脑科技与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携手成立创新实践中心,将致力于脑机接口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构建“产、学、研、赛”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赋能普通高校及职业技术院校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实训中心建设。

到强脑科技总部所在的人工智能小镇走一走,你就会明白这里的创新浓度。这个小镇集聚越来越多像强脑科技一样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吸引高新技术人才在这里扎根生长。他们左手握着硬核技术专利,右手牵着产业化蓝图,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工场里,将科幻概念锻造成改变世界的产品,为人工智能、脑机接口、低空经济、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