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说明书
2025-02-26
️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说明书
️一、产品概述
本试剂盒用于定性检测疑似感染病人的静脉血等标本中的基孔肯雅病毒(CHIKV)RNA,适用于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试剂盒采用PCR-荧光探针法,通过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结合,对基孔肯雅病毒RNA进行体外扩增检测。
️二、产品组成
- 试剂盒通常包含以下组分(不同品牌或厂家可能略有差异):
- CHIKV反应液
- 酶液
- 阳性质控品
- 阴性质控品
- PCR反应管
- 具体包装规格和组分含量请参考具体产品说明书。
️三、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储存条件:-20℃±5℃,避光保存。
有效期:12个月。
️四、样本采集与处理
采集疑似感染病人的静脉血2mL,置于EDTA-2Na抗凝管中。
样本可短期内保存于-20℃,长期保存应置于-70℃,但不超过6个月。
样本运送应采用2~8℃冰袋运输,严禁反复冻融。
️五、使用方法
- 样品处理:样本前处理:2000rpm离心5min,吸取上层血清转入1.5mL灭菌离心管中。
- 核酸提取:采用推荐的核酸提取或纯化试剂(磁珠法或离心柱法)进行核酸提取,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 试剂配制:根据待检测样本总数,确定所需的PCR反应管数(N=样本数+1管阴性对照+1管阳性对照;反应管数每满一定数量,如10份或更多,多配制1份)。
- 每测试反应体系配制试剂,包括CHIKV反应液和酶液。
- 加样:将提取的核酸、阳性质控品、阴性质控品各取一定量(如4μL),分别加入相应的反应管中。
- 盖好管盖,混匀,短暂离心。
- PCR扩增:将待检测反应管置于荧光定量PCR仪反应槽内。
- 设置好通道、样品信息,反应体系设置为25μL。
- 荧光通道选择:检测通道(Reporter Dye)为FAM,淬灭通道(Quencher Dye)为NONE。
- 推荐循环参数设置:根据具体仪器和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设置,通常包括预变性、循环扩增和保温等步骤。
- 结果判断:阳性:检测通道Ct值≤35(或具体说明书中的阈值),且曲线有明显的指数增长曲线。
- 阴性:样本检测结果Ct值>38(或具体说明书中的阈值)或无Ct值。
- 可疑:介于阳性和阴性之间的结果,建议重复检测。
️六、注意事项
- 所有操作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 试剂盒内各种组分使用前应自然融化,完全混匀并短暂离心。
- 反应液应避光保存。
- 反应中尽量避免气泡存在,管盖需盖紧。
- 使用一次性吸头、一次性手套和各区专用工作服。
- 样本处理、试剂配制、加样应在不同区域进行,以免交叉污染。
- 实验完毕后用适当的消毒剂处理工作台和移液器。
- 试剂盒里所有物品应视为污染物对待,并按照相关生物安全规定进行处理。
️七、产品性能指标
- 阴阳性参考品符合率:通常阳性参考品符合率为100%,阴性参考品符合率也为100%。
- 低检测限:通常可达500copies/μL以下或具体说明书中的数值。
- 精密度:批内、批间精密度检测Ct值的变异系数(CV)通常小于等于3%。
️八、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 样本检测结果与样本收集、处理、运送以及保存质量有关。
- 样本提取过程中交叉污染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
- 阳性对照、扩增产物泄漏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
- 病原体基因突变、重组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 不同的提取方法存在提取效率差异,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 试剂运输、保存不当或试剂配制不准确可能导致检测效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