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首次召开!AI闯入医学教育,行业“新风暴”要来了?

2025-02-25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医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为推动人工智能与医学教育的深度融合,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北京协和医院召开首届人工智能赋能医学教育青年交流会。

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香港大学和️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学者就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创新模式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深入探讨。“教育的价值,不在于知识的学习,而在于获得学习的能力。”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引用爱因斯坦名言作了大会致辞。

会上,专家们围绕“AI+医学教育”发展前沿展开了热烈讨论。

️医学与人工智能融合潜力巨大,融合领域不限于新药研发、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康复医疗、可穿戴设备、互联网+医疗、医院管理、精准医疗、生物医学研究等。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徐爽研究员表示。

“大模型与教学有天然的结合点和应用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卢宇演示了️AI助教的搭建过程,他指出,高透明、可解释、可问责的人工智能教育服务迫在眉睫。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副教授️王宏宁以“人工智能赋能清华大学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为题作报告,探索️如何让AI更好地服务教学

“加快人工智能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更好服务医疗和教学一线。”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任菲展示了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开发的️罕见病智能决策小助手的阶段性成果。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我们当始终谨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对待生命和医学人才培养,不容半点马虎和轻率。”️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医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陈适作“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虚拟标准化病人的构建和探索”发言。

他介绍了️《诊断学》教学团队聚焦标准化病人(SP)这个具体场景,以教案文本、历史SP考试视频语料库等为基础,建立大语言模型(LLM)-SP模型的研究过程。研究建立了SP的评估表,比较了5个大语言模型LLM-SP与真人SP的教学效果差异,发现LLM-SP的整体表现不劣于真人SP。医学生考试后反馈,LLM-SP与真人SP在考试中的表现相当,而LLM-SP考试的心理体验更好。

在圆桌讨论环节,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教育处副处长李玥与授课嘉宾就️AI时代传统教学模式的“破”与“立”️AI发展下的可信性、伦理和人文挑战等热点话题展开进一步探讨。

专家们认为,AI是手段,而非目标。技术大爆发让许多曾经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希望大家充分发挥想象,特别是发挥青年人的创造力,强化伦理规范,更好地发挥AI的辅助作用。对于个人和机构如何融入AI时代发展,嘉宾们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AI技术飞速发展,进步快、淘汰更快。训练和使用AI无需“分步走”,“同步走”能够收获“越用越好”的效果。

戴上MR眼镜,一个虚拟的手术患者全息模型出现在了会议现场。现场观众通过画面转播观看了脊柱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混合现实教学全过程,骨科刘书中主治医师讲解手术要点。老师演示后,9位体验学员参与操控,“感受”手术过程。透视效果让过去看不到、看不清的体内操作清晰可见。每件工具名称均有标注,方便学生记忆。所有虚拟部件均可用手操控,交互感十足。

会议还邀请现场观众体验了三腔两囊管置入、脊柱肿瘤解剖的混合现实模型。体验者们纷纷表示:“身临其境地进入骨科手术现场,特别新奇、有意思!”“虽然不从事骨科,但马上就能明白这台手术的步骤。”“非常期待这项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

此次交流会不仅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更是️北京协和医院️AI赋能医学教育道路上的一次重要探索。相信在AI技术的赋能下,北京协和医院的教育工作者将把握新技术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继续加强跨学科、跨领域合作交流,努力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成果,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作出协和贡献。

关注“北京协和医学院招办”,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北京协和医院、医学新青年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