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协同构建中国全固态电池技术平台-全固态电池材料创新与研发平台升级

2025-02-22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今天分享的是:产学研协同构建中国全固态电池技术平台-全固态电池材料创新与研发平台升级

报告共计:页

《产学研协同构建中国全固态电池技术平台——全固态电池材料创新与研发平台升级》一文围绕全固态电池技术,从技术路线、关键材料、AI研发平台三方面展开论述,呈现了全固态电池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技术路线研判: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立,旨在推动行业发展。全球范围内,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逐渐聚焦。日本以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三元正极材料为主,制定了明确的技术路线图和发展目标 。中国和国际主要企业多聚焦硫化物技术路线,2027年左右众多国内企业计划实现400Wh/kg能量密度的产业化。轿车用全固态电池在不同阶段有不同重点,2030年前重点突破500Wh/kg以内电池,三元正极不变主要变负极;2030年后正极材料也将改变。负极材料方面,2030年前硅碳是重点,之后锂金属负极成为攻关方向。

- 关键材料创新:在固态电解质、复合正极、硅碳负极材料研发上均取得进展。清华大学研究团队研发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产品性能多样,可实现超薄电解质膜连续化制备,且产业化开发顺利。复合正极通过多种技术提升性能,如高镍正极的原位掺杂和表面包覆,高压实复合正极的结构设计等。硅碳负极虽面临挑战,但多种工艺在研发中,一步法硅碳负极工艺优势明显,还开发出适配的粘结剂,部分硅碳产品已向多家企业供货并将扩产。

- AI研发平台建设:探索AI for Science科研新范式助力固态电池产业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能源材料研发新模式逐渐兴起,包括交互、检索、计算模式革新,通过构建大型材料数据库、开发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并接入专家智能体,实现智能化全自动研发。电池设计也向基于AI的智能设计技术发展,可大幅提升研发效率、节省费用。全固态电池研发智能公共服务平台能解决产业痛点,推动科研产业协同,分阶段实现不同功能目标。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