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公务员”,关键是提升政务效率丨九派时评

2025-02-18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白驹

近日,广东深圳福田区推出了基于DeepSeek开发的AI数智员工,上线福田区政务大模型2.0版,除了有DeepSeek通用能力外,还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实际业务流程,量身定制个性化智能体,首批满足240个业务场景使用。目前,福田区已上线11大类70名“数智员工”,覆盖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多元场景。

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这些“数智员工”或“AI公务员”过于厉害,例如个性化定制生成时间从5天压缩至分钟级,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错误率控制在5%以内,而这是我们仅凭人力再努力也做不到的。别的不说,单就“AI公务员”可以24小时开工,还无需发工资、交社保、供伙食而言,就已经足以让很多人哀叹“臣妾做不到”了。

正因如此,一时之间,“AI打破铁饭碗”的声音响彻互联网。有公务员吐槽,卷到这个程度,不仅年底评不上优,“铁饭碗”也将不保。这份担忧,是真实存在的社会心理。也是近期人类社会接连遭遇AI技术无情“抢逼围”后激起的本能忧患的延续——例如电视台AI主持人的“上岗”,让一些网友惊呼“狼来了”,而一些地方“数字员工”的落地,也引发饭碗不保的疑惧。总之,不少人对类似现象过度敏感。

但“AI打破铁饭碗”的这个预言,真的会发生吗?

至少目前为止,“AI打破铁饭碗”还没有大面积发生,地方也没有传出这样的事例,哪怕是单个案例。早在2019年,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就借助大数据和AI,为市民和企业提供精准化服务。几年下来,发生过“AI打破铁饭碗”吗?并没有。

当然,由于福田此举声势浩大,涉及面也广,难免给人心造成强大的冲击波。但应该看到,福田此举,并不是为了以“AI公务员”取代相关公务员,而是为了提升政务服务的效率和水准。其核心目的是探索应用DeepSeek模型优化工作和服务场景。而这种思维,也具有普遍性。据报道,近日,广州市将通过政务专网算力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民生政策解读系统、12345热线工单分派等政务领域应用。呼和浩特、赣州、无锡也陆续宣布完成政务环境DeepSeek系列大模型部署。对此,不必让解读走偏。

简单地说“AI打破铁饭碗”,为时尚早,也并不客观。正如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未来,更多的政府部门和机构将会引入AI技术,实现政务服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虽然AI的应用可能会对某些传统岗位产生影响,但也会催生出新的职业和就业机会。

近年来,包括无人机驾驶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在内的由尖端技术所衍生的诸多新职业,也印证了专家的判断。人类一次次和起初总是被视为威胁人类的新技术博弈、合作,从而合力推动社会进步,是人类历史的显著特点。在AI时代,也一定会如此。

但是,这并不是说,一些岗位就可以高枕无忧。既然一度新潮不已的寻呼机话务员岗位都可以消亡,某些传统型的、技术落后的岗位,凭什么可以永存?加之,倘若“数字员工”确实在能力和态度上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为什么不能取代某些岗位上的工作者呢?笔者去年在一些科技企业参观、走访,直观地感受到机器人的普遍运用令生产一线员工有所减少的事实。

在一些政务岗位上,能力和态度都不能令人满意的公务员,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他们一直可以无忧,那也是不公平的体现。多年来,围绕“公务员退出机制”所展开的探索,屡屡引发公众关注。联系此次“AI打破铁饭碗”的话题,人们其实在表达一个实实在在的愿望:希望公务员群体能够更胜任本职工作、更勤勉为人民服务。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