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到访中国,写了本日记,如今日记公开,字字让人愤怒
引言中提到,爱因斯坦对中国人存在明显的偏见,这在他的日记中有所记载。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这一点就否定他在物理学领域的卓越贡献。正如维格纳所说:“我们所有人,都在爱因斯坦的庇荫之下。”爱因斯坦是20世纪科学界的传奇,成为物理学的代言人,但他对中国人的评价却引起了争议。
蔡元培邀请爱因斯坦访华的过程中,爱因斯坦提出了经济要求,这引发了一系列的酬金谈判。虽然蔡元培最终筹集了1000美金,但爱因斯坦对此并不满意,要求改为1000大洋。这一过程中,爱因斯坦的经济利益凸显,与他在世界各地讲学时的高费用相呼应。
然而,爱因斯坦最终选择在日本演讲,而未来到中国。他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或许在他游历亚洲时的日记中能够找到端倪。爱因斯坦在日记中对中国人的描述充满了偏见,认为他们“像羊群一样的特殊民族,更像是机器而非人类”,这显然是对中国人的不公平评价。
蔡元培对爱因斯坦最终选择离开中国感到失望和不解。他为迎接爱因斯坦在北京大学演讲做了大量准备,但爱因斯坦却选择直接前往耶路撒冷,让蔡元培感到困惑。尽管如此,蔡元培仍发布公告表示互相勉励,不必过多懊丧。
在爱因斯坦的日记中,对中国人的偏见显而易见。然而,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言论就全盘否定其贡献。正如蔡元培所言,真正的强者应当超脱他人的言辞,更要在自己的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爱因斯坦的日记虽然令人不快,但我们不能要求他改变对中国人的看法。相反,我们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赢得他人真正的尊重。
结语:虽然爱因斯坦在日记中表达了对中国人的偏见,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他在物理学上的卓越贡献。蔡元培的失望和不解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应该超越个体言论,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在追求真正的强大时,互相勉励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