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爱因斯坦的鞋子,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课本上只有他的半身照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这样一个小故事:学校的手工课上一个小男孩交上了一个四腿不齐的小板凳,老师看到后立刻皱起了眉,问道:“世界上还有这个更糟糕的小板凳吗?”
不料,小男孩跑回座位又拿出两个小板凳,果然这两个小板凳比之前那个更糟。小男孩说道:“虽然这一个不太好,但这是我努力了三次之后的成果,比起前两个,这个已经很好了,不是吗?”
这个小男孩就是爱因斯坦,据说,这是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事实上,根据资料的记载,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毕竟在人们的印象里,爱因斯坦是一位天才。
说起科学家,人们最先想起的应该就是爱因斯坦了,即使是不了解爱因斯坦所提出的科学学说,也都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智商超高,以至于他去世后,大脑还被一位医生私自研究了很多年。
人们对于爱因斯坦的印象大多来源于照片,这些照片也都是一个满头白发,头发蓬乱的老者,而且,这些照片只有爱因斯坦的上半身,并没有全身照。这又是为何呢?
天选之才
其实,爱因斯坦只是一个姓氏,他的全名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
在小时候,爱因斯坦就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十岁时便开始通读科学著作和哲学著作。
不仅如此,年仅十二岁的爱因斯坦就对欧几里德的假定提出了质疑。到十六岁时,他已经将微积分自学完成。按照今天国内的学制来看,一个刚上高中的学生,已经自学完大学的课程。
21岁时,爱因斯坦从世界著名学府——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毕业。毕业两年后,取得瑞士国籍,受雇于瑞士伯尔尼专利局。期间,提出量子力学和光电效应问题,发表论文数篇。
量子力学被提出的这一年也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此后的二三十年,爱因斯坦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先后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数次获得诺贝尔奖。
在国际上和整个科学领域引起数次巨大的震撼,爱因斯坦提出的观点,引起科学家们热烈的讨论与学习,为世界科学的发展和推进贡献巨大。
1955年,这位已过古稀之年的科学家被诊断出患有主动脉瘤,不久,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因病导致呼吸困难在普林斯顿医院病逝,科学巨星就此陨落。
根据爱因斯坦生前的遗嘱,并没有举行丧礼,不筑坟墓,也不立纪念碑,其骨灰被洒在一个至今成迷的地方,可能是他生前辗转过太多国家,死后不希望被后人过多打扰吧。
半身照的缘由
很多资料中,都有爱因斯坦的照片,只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些照片都只有半身照,有的甚至是“大头照”,全身照极少,这又是为什么呢?
真要细究起来,原因可能有两大方面,从现有的照片资料中我们不难看出,爱因斯坦不是头发“炸毛”就是吐舌头,很少有他“一本正经”的严肃的照片。
因此,可以推断出,爱因斯坦可能在生活中可能就是一位比较随性的人,当然,他在学术方面肯定是一丝不苟、非常严格且认真的。但在生活方面,这位大科学家可能就没有那么讲究了。
可以说是不修边幅,甚至说是有点邋遢,在仅有的几张全身照中,我们这位大科学家的穿着显得很是滑稽。一张照片是爱因斯坦坐在一块石头上,双手在身后作为支撑。
上身穿着白色的衬衫,但是下半身却是完全不搭的运动短裤,不仅如此,脚上还穿了一双女士凉鞋。这可以说是穿的相当随性了,就是放在思想开放的今天,这种穿着在大街上也能引起一阵骚动。
另一张照片是爱因斯坦双手抱膝坐在台阶上,上身是毛衣,上身是西裤,可再往下看,不免让人忍俊不禁,因为,他脚上穿了一双“炸毛”的鞋子,就像是现在冬天穿的那种用来保暖的毛毛鞋。
如此穿着,哪还有点大科学家的样子?妥妥一个搞笑男,看上更没有任何的权威性,如此照片一旦放在各大学术期刊上,恐怕没人会相信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吧。
出于上述原因,给这位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维持形象”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学术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爱因斯坦在日常生活中随性的性格又与学术界要求的权威格格不入。
为了保持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人们心中的权威性,只得将照片裁掉一半,只留下上半身,把不利于维持科学家形象的下半身丢掉。由此看来,这些人也真是山费苦心了。
还有一种传言是说,这位科学家比较偏爱女式鞋子,在科学上有诸多造诣的人在生活中就会格外的不喜欢束缚,当年的男士鞋子穿起来比较有束缚感,而爱因斯坦不喜欢这种感觉。
认为有种作茧自缚的感觉,而女式鞋子就比男士鞋子更加舒服,更加随意一些,因此深受爱因斯坦喜爱。之所以只留下半身照,估计也是怕爱因斯坦的这点小癖好流传出来,被有心人利用。
再一个原因就是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国内用的各种版本的教材之中,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照片不少,但都是年纪很大的照片,有的也跟爱因斯坦的照片一般不修边幅。
若是有心在网上找一下会发现,这些人年轻时的照片都很是英俊帅气,自然,爱因斯坦年轻时的照片也是如此,但教材上刊登的却不是他们年轻时的照片。
这可能是为了要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刊登他们年老的照片,可以显得这些人在各自的领域中更具有权威性,否则,登上他们年轻时的照片,人们就只顾着看颜值了,那还有心思关心他们的造诣呢?
爱因斯坦只登半身照,大底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毕竟,爱因斯坦的穿着过于随性,一旦这些全身照刊登出来,人们可能就不会关注他在学术方面的成就,而只顾着关注他的穿着了。
科学家的另一面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在科学上造诣颇深的科学家,他还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一战期间,德国为了给自己辩护,发表了《文明世界宣言》,并逼迫各界有话语权的著名人士在宣言上签字。
伦琴、普朗克等人的名字赫然在列,当爱因斯坦被要求签署该宣言时,他断然拒绝,与此同时,爱因斯坦毫不犹豫的在反战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爱因斯坦在1931年呼吁世界各国对日本进行经济封锁,以直至其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在反法西斯的战争中,爱因斯坦一直在用他自己的方式为这场战争做贡献。
推动美国核武器研究的同时,为了防止美国“一家独大”,将研究成果与苏联分享,制衡了美国的独裁,被美国的一位议员称为“美国的敌人”。
1948年,以色列诞生,不久后,以色列就与周围的阿拉伯国家产生了冲突。已在美国定居十几年的爱因斯坦随即表示:以色列人民不能再后退了,只有战斗、只有靠自己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站稳脚跟。
四年后,以色列的首任总统,也是爱因斯坦的好友魏茨曼逝世,在他去世之前,以色列的总理就表达了提名爱因斯坦为总统候选人的想法,当然,被爱因斯坦拒绝了。
爱因斯坦一心只想搞学术,并不想参与到政治中去,虽然他有自己的、坚定的政治立场,但有些人,是为学术而生的。他以向以色列大使馆发电报的方式谢绝了这份邀请。
用爱因斯坦自己的话说:当总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方程对我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爱因斯坦对于学术的专注简直到了让哭笑不得的地步,某次在家中,爱因斯坦想要换下墙上的旧画,等他搬来梯子爬上去时,想起一个问题,以至于忘了自己为什么要上梯子。
于是,便在梯子上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结果,爱伊斯坦便从梯子上摔了下来。在摔倒的同时还在想为什么是笔直的摔下来。爱因斯坦不顾身上的疼痛,立刻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这为他在相对论的研究上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结语
其实,对于爱因斯坦现存的照片为何是半身照而不是全身照不必过多细究,不管是为了保存科学家权威的形象也好,还是为了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也好,亦或是为了隐藏科学家的小癖好。
这些都不重要了,我们需要记住的是,这位科学家为世界科学所做的贡献,对人类发展进程的推进和他为世界和平所作的力所能及的努力。他对学术的严谨、孜孜不倦才是真正需要被铭记、被学习的。
不沽名钓誉,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对科学研究的本心,又能在乱世中坚守自我,才是这位科学家身上最为闪光的所在。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