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去世前留下三条遗言,江泽民没全答应:我们还是要送一下的
前言
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邓稼先院士,曾有一张与杨振宁的合影,照片中的先生面上带血,嘴角却有未曾擦干净的血迹。
原来,那时候的邓稼先院士,就已经因为长期生活在辐射环境中,而患有重病,身体机能很差,经常出血,要靠镇痛药才能维持工作与生活,先生为我国的国防工业贡献一生,乃至于鞠躬尽瘁,先生高义!
许多伟人名人都曾在镜头下,留下过珍贵的影像记忆,这些镜头背后,往往都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有的故事,闻之者悲,有的事情,细思极恐,而有的事情,折射出的往往是一个人最珍贵的精神品质。
徐向前去世前留下三条遗言,江泽民没全答应:我们还是要送一下的
这些许多故事,往往都在亲历者或者其亲人故旧的口述中,记忆中,一说出来,便是一个个煽人泪下的故事。
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我国的著名军事家,开国十元帅之一的徐向前,他曾经有一张照片,被二女儿徐鲁溪珍藏。
照片上的徐帅,戴着擦得锃亮的皮镶边大檐军帽,穿着整洁的深色军装,扣子一丝不苟,整个人抿唇静立,庄严油然而生。
徐鲁溪是见过父亲徐向前拍照时穿的那件军装的,按她说,照片上那件军装虽然整洁如新,但是如果亲眼过看,就会知道,当时那件军装背后是有一个大补丁的,而且徐鲁溪说,那个补丁是徐向前自己亲手缝补的。
徐鲁溪说,父亲徐向前元帅是一个非常勤朴节俭的人。的确,徐向前元帅之所以伟大,令人尊敬,并不只是军事上的成就举世非凡,而且其人品性也令人心折向往。
徐向前元帅去世的时候,正逢江泽民同志主政期间,他知道自己去世后,党和国家一定会重视,为了不使国家大动干戈,花钱给他办丧事,徐向前元帅竟是为此专门留下了三条遗言!
江泽民同志看过元帅家人转达的遗言后,只说了一句话,“徐帅的请求,恕我不能全部答应,我们理应还是要送一下的。”
没头没尾的一句话,江泽民同志说出了百转千回的味道,究竟徐帅的三条遗言里说了什么?而江泽民同志说“不能全答应”,“理应送一送”是什么意思?徐帅的一生中,究竟是什么样一个人呢?
五台山下出名将
徐向前元帅出身于山西省五台县,他也是开国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个山西籍人,他曾在八年全面抗战中,在山西抗战区时说过,在山西打日本鬼子,不只是保卫国家,也是保卫家乡。
五台山下,那是徐帅魂牵梦萦之地。
1901年11月8日,徐向前元帅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位于滹沱河北岸的小村庄薄家村。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们,基本都是穷苦人家出身,最后被地主阶级的黑恶势力剥削压迫得过不下去了,才会最终被逼上革命道路,徐向前元帅也是如此。
徐帅小时候家里比较差,有时候会揭不开锅断顿炊,粗面馒头都要掰成三口吃,一口给父亲,一口给母亲,一口给自己。
徐帅的父亲徐懋准是前清秀才,母亲赵金銮则是勤快能干的农妇。
徐帅说,自己长到17岁前,没吃过什么苦,17岁以后,把所有苦都吃了,这是因为,在17岁那年以后,徐家就中落了。
正是因为饿过、穷过、穷怕了,所以徐帅才养成了省吃俭用,珍惜生产物的习惯。
不对,这都不能说是习惯了,十几年的贫困生活,这些东西已经渗透到了他的骨子里,并且还延续到对下一代的教育中。
1917年,徐帅从学校里退学,因为家里已经没钱供他读书下去了,他便再度去当学徒工,在县里打工,贴补家用,并继续积攒学费。
读书,以及为了读书而努力赚钱,这是徐帅整个人生前十八年中唯一的主题,那他与革命的交集又在什么时候呢?
徐帅与共产主义革命的交集,是在他的20岁那年。
1921年,20岁的徐帅从学校里毕业后,在五台县的小学任教,因为宣传爱国反封,被校方辞退。
说真话的老实人,结果连饭碗都被端掉了,这日子还能过吗?
徐帅愤而之下,转身南下广东,去考讲武堂,9月份,徐帅被吸收进孙中山的同盟会,并被编入孙中山的卫队,在广东韶关宣誓北伐。
1924年,徐帅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了大名鼎鼎的黄埔一期生,这一期黄埔生里,要么在成长的道路上牺牲了,而能坚持到最后的,要么成了国军的名将,要么成了我军的名将。
最差的也是个中将司令。
徐帅出身差,因此考入黄埔军校后,特别刻苦努力,丝毫也没有因为自己被孙中山赏识过,而对自己产生过不切实际的想法,就是一个词,踏实。
因为努力又有天分,徐帅在黄埔毕业考试,也就是第一次东征后,因为战功而被授予表彰,一毕业即被委任为排长。
之后,徐帅在第一次东征后,因功再次升迁,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担任教官,本来有望升迁,但因为为人不喜钻营,不媚上逢迎,因此在国军中很不讨喜,一直只能担任参谋,团副等鸡肋职位。
徐帅觉得此时的国民革命,已经有些变质了,幸而他在这时候接触到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3月,徐帅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担任工人赤卫队第六队队长,中国红军第四师十团党代表等。
1930年,徐帅担任红军第一军副军长,兼任第一师师长,时年徐帅29岁,已经是副军级的师长干部了,可见他在我军中的成长速度有多快。
但这全部都是他自己的努力,在此前的几年,他带领自己的部队,没少跟军阀,国民党反动派做艰苦斗争,数次中弹,多次濒危,但都被他化险为夷,挺了过来。
1936年11月,徐帅被任命为西路军总指挥。
1937年抗战时,徐帅担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和刘伯承元帅搭档,成为三大主力师六大指战员之一,成为我军抗战之中流砥柱。
不仅使军事才能得到认可,徐帅后来还在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出了自己的军政和组织才能。
抗战结束后,1946年,徐向前与夫人黄杰结婚。
徐帅家训:勤俭持家
婚礼就在延安的窑洞中进行,洞房花烛夜,就是在寒冷的陕北窑洞中,一张红被子,一根简单的红烛,质朴中透着安详。
徐帅的物质生活需求非常低,这是徐帅的女儿所说。
徐帅的家训,就是勤俭持家,虽然他从没在口头上说过“勤俭持家,这就是我们徐家的家训家风”这种话,但徐帅无疑是时时刻刻在践行着自己的这种简朴之风。
徐帅有四个孩子,三女一男。
大女儿徐志明出生的时候,还是战争年代,大家日子都不好,徐帅家里只会更不好,但是徐帅与夫人黄杰都是勤俭之人,生活虽然清贫,没有那么多物质,但是也能将将过去。
越是艰难之时,越是徐帅这种秉性之人能适应过去。
作为共和国开国元帅,徐帅的家里陈设,低调得简直令人惊奇,他的书房,占地最多的是书架,书桌上只有一盏台灯,一支笔,几个本子,别的就再也没了。
可见,元帅始终将工作放在生活之上。
然而,元帅家里的物质生活,也是非常简朴,甚至可说是简陋的。
徐帅的家里常常挂着一幅字,是元帅自己手书亲笔所写,“少肉多菜,少欲多旌”,意思大概是少吃肉多吃菜,少乱想多踏实。
有一次,徐帅的老部下,出身于红四方面军的“旋风将军”韩先楚,去徐帅家里做客,徐帅招待家里做饭,但也就只给韩先楚炒了一个肉菜,别的都是青的青绿的绿,竟然全部都是素菜和稀水粥。
那种稀水粥,韩先楚并不陌生,因为,在革命的艰苦年代里,面对国民党的经济围堵,那种掺杂着野菜、米或面的淡水粥,韩先楚也没少吃。
只不过,自从抗战结束以后,解放战争中,韩先楚的部队是按着蒋军的头在打,靠着缴获,以及军工厂的后勤补给,那种苦日子韩先楚已经很久没再感受过了。
所以,这种淡水粥,韩先楚也很久没尝过了。
如今一尝,野菜是又酸又涩,汤水则是寡淡无味,两种冲击,简直刻骨铭心。
韩先楚后来才知道,徐帅的积蓄,基本所存不多,要么是接济了过得不如自己的亲戚,要么是资助了生活不好的老兵,留给家人的,反而不多,仅够维持基本的生活花销的。
韩先楚是体谅徐帅的,之后再去徐帅家,韩先楚总是有意不在徐帅家里吃饭,所为的,就是不让徐帅为招待自己,而多开支一点。
韩先楚对此非常感慨,其实,革命将领,无论高低,都经历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岁月,都习惯了简朴的生活,只不过,能够将这些宝贵的品质,一直保持到建国以后,并一以恒之,贯穿始终的,也就是徐帅等少数几人了。
毕竟,革命将领自己的物质需求或许会很低,但是家里人的物质需求却不一定很低,如果爱人或孩子要你买这买那,天天吃香喝辣,你是不是同意?
如果不同意,那么我们党强调的人人平等,公平民主原则,又该如何成立呢?
家庭,毕竟不是一言堂,民主制度,在家庭生活中,也是很重要的。
徐帅家风如此,儿女们深有体会。
徐帅的节俭质朴,甚至贯穿了他的一生,哪怕是到他去世之时。
徐帅病逝前的三条遗言
1990年6月27日,徐帅旧病复发,住在军医院中,儿女带着各自家眷候在一旁。
徐帅忽然提起要立遗嘱,简直把家里人吓坏了。
徐帅看着家里人在抹眼泪,严肃地说,“我又不是马上要死,你们哭什么?”
然后,徐帅又说,“我有话要说,你们记录一下,算是我遗言。”
徐帅的遗言很简单——
“第一,我去了以后不搞遗体告别会,第二,不开追悼会,第三,骨灰撒在大别山、太行山、河西走廊等都行!”
家人听到这里,又有了抹泪的冲动。
这是三条再质朴不过的遗言了,并且简直跟先总理恩来同志的遗言如出一辙。
1976年,周总理去世以前,也曾留下过类似的遗言,总理先生一生简朴为公,死而尽瘁,去世以后也不愿意麻烦国家和政府,不许这种仪式那种集会,骨灰要撒在大海里等等。
无不体现出伟人不看虚名,不求风光,不给国家添麻烦的心理。
而徐帅的遗言,则是要把他的骨灰,撒在他工作、战斗过的地方,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军人,把自己的军魂贯穿始终,直到去世也要埋在战场上。
徐帅最后还有一句殷切而有力的嘱咐——
“你们要永远跟党走,贯彻党的路线,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徐帅在十年时间里,受到过不平的待遇,家里也曾被波及,但徐帅一心向公,从不抱怨,也不许家里人在意,永远以公心论公心,这也是十分可敬的。
徐帅去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发来唁电,江泽民同志本想为徐帅大葬,极尽哀荣,可是看罢徐帅的遗言,江泽民同志还是愿意尊重老帅的。
骨灰可以不入八宝山,追悼会也可以小范围开,但是遗体告别仪式……
江泽民同志说,“该送的,我们还是要送一送的!”
确实,遗体告别仪式,是下葬或者火化前的最后一步,也是生者可以看到逝者遗体的最后一步,不只是家人,徐帅的朋友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们,也想送徐帅遗体最后一程。
结语
最后,徐帅的遗体告别仪式还是在违背了徐帅的遗言的情况下,如期召开了。
听了您一辈子,就让我们这些后辈违抗您一次吧。
我们不仅要跟您告别,还要从此以后永远怀念您,瞻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