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卵
2025-04-28
钩虫卵呈现出椭圆形,透明无色,大小约为56至76微米乘以35至40微米,拥有薄薄的卵壳。排出体外时,卵内已包含4到8个细胞,细胞与卵壳之间有明显空隙。若排便不畅或粪便存放时间过长,卵内细胞可能分裂增多,形成类似桑葚的形态,甚至进一步发育为幼虫阶段。不同种类的钩虫卵在电子显微镜下难以区分。
钩虫卵属于钩虫的繁殖阶段,其特征为卵壳薄且透明无色,外观对称,两端圆钝,卵壳边缘间隙显著。新鲜排出的卵内含2至4个细胞,集中于卵的较宽部分。通过饱和盐水漂浮法获取卵样,或使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样本进行直接染色观察,可以详细研究这些特性。值得注意的是,粪便放置超过一天,卵内的细胞将经历多次分裂,进入多细胞期或演变为幼虫阶段。
钩虫通过其口囊中的钩齿或板齿附着并破坏肠道黏膜来吸血,这一过程不仅直接造成血液流失,还会分泌抗凝物质加剧出血状况。每条钩虫每日可能导致的失血量各异,但持续的慢性失血最终引起贫血。此外,钩虫活动破坏肠道黏膜,妨碍营养吸收,进一步促进贫血的发展。即使宿主体内寄生少量钩虫,在整体营养状况不佳时,也足以引发贫血症状。
钩虫属于钩口科,以其特化的口囊为显著特点,是人体肠道内寄生蠕虫中危害较大的一类。全球范围内,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区域,钩虫感染十分普遍,估计感染者超过9亿人。在中国,钩虫病依然是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