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再缺席上海车展 中国车企集体闪耀
今年上海车展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行业盛会。4月23日至5月2日,上海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70家汽车制造商参展,预计推出100多款新车。
特斯拉连续第二年缺席上海车展。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特斯拉的缺席可能会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相反,中国车企在本次车展上集体闪耀,继续保持创新和竞争态势。
InsideEVs主编Patrick George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远超世界其他地方,在上海车展可以亲身感受新车的魅力。日经亚洲评论文章指出,中国汽车制造商转向电动化,不仅为了环保,还期望在科技和产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纯电及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突破1100万辆,同比增长40%,占全球总销量的60%。中国自主品牌在本国乘用车市场的份额攀升至60%,较2023年的50%显著增长。
在展会上,宁德时代发布了一款新电池,实现5分钟极速充电,续航里程达520公里;比亚迪也推出了新电池,单次充电可续航400公里。此外,传感器制造商Hesai、无人驾驶开发商华为、小马智行等企业纷纷展示新品,显示了中国企业的活力。目前,中国车企在电池技术、无人驾驶、智能化等领域突飞猛进,给特斯拉及其他传统外资车企带来压力。
比亚迪携旗下腾势、仰望品牌带来了多款车型,包括两款概念超跑;吉利宣布将推出电动皮卡;零跑和小米也展示了最新款电动汽车。大众、宝马、日产、丰田、通用汽车等外资车企积极应对,展示的新车中电动化产品占比显著提升。
汽车咨询公司Star全球主管Andrew Fellows认为,外国品牌想要跟上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节奏并不容易。他表示,在疫情期间,西方车企近乎停滞不前,而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
蔚来和极氪在开展前夕召开了新品发布会。蔚来CEO李斌透露,公司将推出右舵版车型,重点开拓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他强调,中国汽车市场充满多元活力,参与者需具备前瞻性战略眼光,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提供卓越售后服务,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Jato Dynamics的分析专家Bo Yu认为,电动化是中国汽车发展的第一阶段,现已转入智能化阶段。然而,智能化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车祸问题。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香港表示,开发真正成熟的无人驾驶系统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一过程还将面临诸多监管和法律层面的难题。
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已经出现下滑。数据显示,今年3月特斯拉在华售出78828辆汽车,同比减少11.5%;2024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下滑1.1%,其中上海超级工厂的出口量大幅下降24%。为扭转局面,特斯拉中国推出了一系列促销措施,但其FSD技术始终未能通过中国监管审核。
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营收下滑9%,汽车销量骤降20%,净利润锐减71%。GLJ Research的数据表明,3月31日至4月6日期间,特斯拉汽车在中国的注册量骤减83%。报告建议投资者抛售特斯拉股票,并指出特斯拉的下滑并非短期波动,而是海外需求和整体市场定位出现了深层次问题。
保时捷同样陷入销量困境,2023年在中国销量下滑28%。相比之下,比亚迪旗下品牌动作频频,腾势推出全新车型腾势Z,高端品牌仰望也带来定价100万元的新旗舰SUV车型U8L,彰显中国车企在高端市场的进击之势。
DataForce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不仅在本土市场对特斯拉形成碾压之势,在欧洲的追赶速度同样惊人。去年前3个月,比亚迪在欧洲仅售出7000辆汽车,而今年同期销量飙升至27000辆,增幅近300%。尽管特斯拉仍是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头号品牌,但中国车企的崛起已不可忽视。
许多销量数据直观展现了中国汽车的进攻态势。今年前3个月,在欧洲地区,MG ZS销量从去年同期的25300辆增长至36400辆;MG3销量从938辆增长至15300辆;比亚迪海豹U从去年的101辆跃升至12400辆;极星与零跑03也呈现惊人涨幅。这些数据引发了人们对特斯拉能否在电动汽车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