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货币政策调控空间储备足 信贷需求稳步回升
经济日报:货币政策调控空间储备足 信贷需求稳步回升。一季度金融数据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过15万亿元,新增贷款9.78万亿元。金融总量保持合理增长,主要指标增速回升,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信贷需求回升与宏观政策靠前发力、预期趋稳等因素有关。一系列宏观政策接连发力,扭转了社会预期,改善了行业环境,增强了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投资意愿。政府债券发行和财政支出节奏明显加快,多地重大项目加速落地,这些实体经济需求带动了信贷增长。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化,给各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带来更大挑战。我国货币政策完全有能力在复杂环境中把握好时度效,发挥最大政策效能。面对可能的不确定因素,人民银行已多次表态,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货币信贷增长还有后劲。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会与内外部形势相适配,因势而动,强化逆周期调节,在关键时刻发挥高效作用。
经济日报:货币政策调控空间储备足 信贷需求稳步回升
货币政策工具与时俱进,货币政策框架不断完善。央行通过灵活搭配使用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这三大传统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为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这些传统工具结合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和宏观调控需要动态演进。近年来,央行还根据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创设了一系列再贷款工具,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金融服务。
去年以来,人民银行进一步推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优化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公开市场操作机制也在不断健全。明确了政策利率,增加了临时正、逆回购操作,突出政策利率地位,框住货币市场利率波动范围;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丰富基础货币投放和流动性管理工具。这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调控需要。未来,各项货币政策举措将继续有效落地。
随着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持续落地见效、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形成、内需和信心得到有效提振,社会有效融资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金融体系将进一步挖掘内需潜力,落实“两重”“两新”系列政策,积极助力提振消费,加大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并通过丰富金融产品、提供便捷服务等方式,更好满足居民消费信贷需求,为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