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一片涨声中,敲响帝国“黄昏”钟声 美元霸权动摇
4月14日,周一晚间,美股大幅高开,道指涨1.01%,纳指涨1.75%,标普500指数涨1.32%。芯片股普遍上涨,美光科技涨逾7%,AMD、英特尔涨约4%,英伟达涨近3%。苹果涨近7%,惠普涨逾5%,戴尔科技涨近9%,特朗普政府豁免消费电子等产品的对等关税。高盛涨超3%,第一季度股票交易收入超预期。高盛董事会批准了至多4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
美股开盘后,中国资产暴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高开高走,涨超5%。阿里巴巴涨超6%,京东涨7%,小鹏汽车涨4.8%,蔚来涨超4%,极氪涨超4%。不过与股市相比,美元近期走势不佳。截至4月14日,美元指数持续下跌,从103.51一度跌至99,创近三年新低。开盘前,美元指数微微翻红。
美国经济的相对稳定曾使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被全球各国央行持有。然而,特朗普“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导致国际资本加速撤离美元资产。美元近期的趋势不仅反映了市场对关税政策的恐慌,更揭示了其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正在动摇。
尽管特朗普上周缓和了对等关税立场,投资者仍计划削减美元资产配置敞口。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当周,全球投机客们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增加美元空头头寸,美元波动率指标仍处两年高位。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在无差别挥向全球的同时,也伤及自身,将美国经济带向衰退,并不断削弱美元资产吸引力。
传统上,美元在全球危机中因避险需求走强,但此次美股、美债与美元同步下跌打破了这一规律。如上周,美国国债被持续抛售。周五,美国国债连续第五天下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6.86个基点报4.4876%,3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0.72个基点报4.8723%。一周的时间内,10年期美债收益率累计飙升近50个基点,创2001年以来最大单周涨幅;3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超46个基点,创下1982年以来最大单周涨幅。
这一反常现象表明,投资者对美国经济治理能力的质疑已从局部蔓延至全局。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直言“美元的特殊性已终结”,这八个字道出了一个正在发生的历史性转变。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彼得·希夫表示:“当前世界正在加速抛售美元,我从未见过美元资产遭遇如此大规模的抛售。美元、债券和股票都遭受重创。”
德意志银行外汇研究主管George Saravelos用“未知领域”形容当前局势:“我们正在目睹包括股票、美元和债券在内的所有美国资产价格同时暴跌。我们正在进入全球金融体系的未知领域。”市场波动数据为这些警告提供了有力佐证。自特朗普启动对多国惩罚性关税以来,美元、美股和美债的波动幅度已堪比新冠疫情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全球资本正在重新评估美元资产的安全边际。
日本首相石破茂指出,美国关税政策可能严重扰乱全球经济秩序。《Chokepoints》作者Edward Fishman从更深层的制度层面指出,除了关税政策外,白宫对法治和美联储独立性的威胁同样在侵蚀美元的长期吸引力。挪威Sparebank 1 Markets AS高级策略师Dane Cekov认为,美元指数若要止跌回升,特朗普政府必须在贸易战全面升级前达成和解协议。随着未来几个月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硬数据(包括消费者支出、通胀和就业)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美元可能面临更大幅度的贬值压力。
中航基金副总经理邓海清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没有讨到什么便宜,反而把美元霸权的根基动摇了。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邵宇表示,美元的霸权会有所削弱,但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经济学家警告,关税推高进口成本的同时抑制消费和投资,可能引发物价上涨与经济停滞并存的“滞胀”,进一步削弱美元吸引力。历史经验表明,储备货币地位的丧失往往始于信心的缓慢侵蚀,终于信用的突然崩塌。当前美元面临的正是这样一个临界点,在全球化退潮与地缘政治重构的时代背景下,美元霸权或许正迎来它始料未及的黄昏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