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无视历史教训屡屡要加征关税 伤人害己的“七伤拳”
美国滥施关税,害人又害己。1987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在全国广播讲话中表示,加征关税看似是爱国行为,实际上却是在伤害美国。他指出,高喊“让我们对外国商品征收关税”的人看似在保护美国的产品和就业,但这种做法只能在短时间内起作用。最终,高关税会招致别国报复,引发激烈的贸易战,导致市场萎缩和崩溃,企业和工业关闭,数百万人失去工作。
里根强调警惕加征关税的原因在于美国曾多次在这方面受过惨痛的教训。例如,1897年,威廉·麦金莱签署《丁利关税法》,大幅提升羊毛、棉纺品等商品的关税,将美国进口关税平均税率提升至52%。这导致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大涨,加剧了全球贸易紧张。最终,麦金莱在执政后期转变为开放贸易的支持者,认为商业战争无利可图。
1930年,正值经济大萧条时期,胡佛不顾经济学家反对,签署《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多种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其他国家纷纷采取报复措施,美欧贸易量锐减三分之二,全球贸易遭受重创。美国经济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在大萧条中越陷越深。
1971年,尼克松为应对经济危机,宣布暂停美元与黄金兑换,并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费。这一单边举措被称为“尼克松冲击”,导致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关系紧张,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美国传统制造业的衰落,保护主义重新抬头。2002年,小布什政府对10类进口钢铁产品加征最高达30%的关税,虽然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但导致钢铁价格高涨,下游行业成本飙升,流失约20万个工作岗位。最终,世界贸易组织裁定美国关税违规,政策被提前撤销。
2018年,特朗普再次发动贸易战,对进口钢铝和其他产品加征关税,遭到多国反制。这场贸易战导致美国失去了24.5万个工作岗位,实际总收入每月减少14亿美元,消费者每月额外花费32亿美元。
尽管历史教训表明高关税损人不利己,美国仍屡次加征关税。其原因包括:美国自身经济出现严重问题时,往往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转移压力;美元霸权体系导致贸易逆差持续产生;美国政客利用关税作为政治工具吸引选票。这些因素使得美国政府不顾历史教训,继续进行一场“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