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追寻最闪亮的坐标 缅怀英烈传承精神

2025-04-05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追寻最闪亮的坐标,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清明之际,各地举行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缅怀英雄烈士,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人们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融入报国之行。

4月4日,辽宁省本溪市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里人流如织。展柜中一个东北抗联时期的子弹盒静静安放,斑驳锈迹诉说往昔。子弹盒的捐献者张鹏一曾是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前馆长。退休后,他致力于义务宣讲东北抗联精神,参与组织“重走抗联路”活动,还坚持寻访踏查东北抗联遗址遗迹,为抗联历史研究贡献力量。

张鹏一在杨靖宇创建的辽东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发现这个子弹盒。当时,抗联将士们物资匮乏,对弹药非常珍视,战斗结束后,只要有条件,还要尽可能把弹壳捡回来,交给密营修械所处理后重新使用。不到两年时间,张鹏一已踏查了辽东山区20多处东北抗联遗址遗迹,向陈列馆捐赠百余份史料和10余件战斗生活物品。他的装备简单:一根手杖、一把皮尺、一个背包。“从秋天落叶到开春,这几个月是踏查最好的时节,没有枝叶遮挡,山势地形一览无遗,便于寻找。”张鹏一说。

有人问张鹏一为何如此辛苦。他说:“趁我还能爬得动山,赶紧多抢救些史料、多挖掘些抗联事迹,让更多人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铭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抗联烈士。”

珍贵的史料是后人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的纽带。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目前馆藏文物实物共计1156件(套),再现中国共产党创建领导的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每年接待参观人数超过30万。馆长孙中华表示,最近向社会征集相关文物史料,很多人积极响应,其中有些物品保存不易、几经辗转,令人感动。

清明节当日,山东省龙口市丰仪店村红色教育展厅外,晨光穿过松柏,洒下斑驳光影。张大琪将展架小心摊开,讲述一张张泛黄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作为曾在新闻战线工作30余年的老记者,几年前,张大琪走访龙口市的红色村落,拍下了一组组感人照片。他在丰仪店村听到村民讲起当地纪念八路军烈士的故事,深受感动。1942年,八路军山东纵队5旅13团“钢八连”在黄县与日军激战,53名指战员牺牲。村民们含泪将烈士埋葬,每年自发为烈士添土扫墓,从未间断。

张大琪决心通过办摄影展的方式,用镜头讲述这些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三年多时间里,他拍摄上万张照片,每一张都承载着独特的故事。其中有一张特殊的合影:村民们并肩而坐,身后是一幅烈士集体画像。2022年,一名美术家花费一年时间,为53名无名英雄创作集体画像《青春祭》。2023年3月30日,在龙口市烈士陵园,张大琪记录下村民们与画作《青春祭》的合影。一位老人颤颤巍巍地赶来,对着墓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那一刻我意识到,镜头能够留住比生命更长久的东西。”张大琪说。

清明之际,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里,讲解员章霞耐心回答学生们的提问。她解释电报上的“皓电”“佳电”的含义,并通过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章霞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厚厚的一摞笔记本,记录着新四军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知识。担任讲解员13年来,章霞共进行讲解工作6000余场,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她记得清清楚楚:200多件展品、7个主要讲解点位、1个半小时的讲解时长、3000多步的路程。

“我常见到有人听完讲解眼含热泪,也有人对我说,因为我的讲解从而主动查阅了更多新四军的历史故事。”章霞说,“让新四军历史被更多人知晓,把红色故事讲得有血有肉,令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这就是我工作的价值所在。”

随着各地缅怀英烈活动的深入开展,英烈的事迹和精神将继续激励人们踔厉奋发、继续前行。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