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的甘蔗毒过蛇?专家辟谣 霉变才是真凶
甘蔗清甜多汁、爽口解渴,深受许多人喜爱。然而,“清明蔗,毒过蛇”的说法最近在网上流传,引发了不少网友的担忧。一些人提到家中老人曾说清明节不能吃甘蔗,因为“清明蔗,毒过蛇”,甚至有人认为清明节期间食用甘蔗会危及生命。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三基表示,“清明蔗,毒过蛇”这一说法源于误解。甘蔗本身无毒,但进入春季后气温升高、湿度增大,霉菌容易生长繁殖,导致甘蔗霉变,这种霉变甘蔗才具有毒性。因此,在食用前一定要注意分辨。
专家强调,霉变甘蔗的主要特征是切开后能看到红褐色症状,并伴有酸馊味或酒糟味。未成熟的甘蔗容易发生霉变,其中一种霉菌叫作节菱孢霉菌,它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名为3-硝基丙酸的神经毒素,仅0.5克就可能使人中毒。3-硝基丙酸是一种强烈的嗜神经毒素,被人体吸收后发病迅速,中毒者可能出现头晕、呕吐、抽搐甚至死亡的症状,且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
即使切除霉变部分,剩余部分也可能已经感染霉菌并产生毒素,仍存在中毒风险。因此,对于霉变甘蔗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一旦误食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
这个季节挑选新鲜甘蔗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首先观察整根甘蔗的叶片,青绿色表明甘蔗较新鲜;枯黄则说明存放时间较长。同时检查甘蔗表皮,有光泽度的是好甘蔗,皱缩则不宜选购。
其次,用手指挤压甘蔗,如果感觉松软,说明储存时间较长。
最后,闻甘蔗气味,切开后若有水果清香则可食用;若出现酸馊味或酒糟味,则不宜食用。
通过看、摸、闻三步可以有效挑选出新鲜甘蔗。专家也提醒大家无需盲目恐慌,应理性看待“清明蔗,毒过蛇”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