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38万遗体保存费压垮家庭 巨额费用引争议
2025年1月初,刘付昌的女儿刘芸在济南因感情纠纷被前男友杀害。案件历经一审二审,直到2024年1月凶手被执行死刑后,刘付昌打算让女儿入土为安,却发现遗体保存费高达数十万元。
刘付昌站在济南市第二殡仪馆门前一筹莫展,女儿的遗体在这里存放了五年。为了将女儿带回聊城老家安葬,他奔波于殡仪馆和公安局之间,但至今未果。他表示,之前一直以为案子未结,办案还需要遗体,因此没有考虑火化。警方通知殡仪馆直接运走了遗体,并进行了法医鉴定,但之后并未通知他们处理遗体。
类似事件并非孤例。在山东另一地,被害者家属也面临高额的遗体保存费用。一线民警解释说,警方担心凶手翻供,在案件未彻底结束前一般会要求保留尸体证据。目前,这类牵涉刑事的非正常死亡案件中,遗体保存费用由谁承担尚不明确。
刘付昌介绍,女儿与凶手王康是中学同学,大学时开始恋爱,后来因性格不合分手。2025年1月9日,王康从聊城赶到济南找到刘芸,两人发生争吵,王康将其杀害。案发当晚,刘付昌和家人连夜赶到济南报警,警方很快锁定了嫌疑人并找到了刘芸的遗体。当时,刘付昌按照殡仪馆的要求签署了遗体存放协议,但未注意到费用问题。
案件进入法院审判阶段,最终判处凶手死刑。2024年1月,王康被执行死刑。一个月后,刘付昌前往殡仪馆准备处理女儿的遗体,却被告知需要缴纳近四十万元的费用。殡仪馆工作人员表示,刘芸的遗体一直在单人单间冷藏柜中存放,费用较高。刘付昌多次向当地派出所求助,但未能解决问题。
刘付昌的代理律师殷清利指出,根据相关规定,如果办案机关认为已经通知家属领回处理尸体,应当承担举证责任。在这起案件中,被害方既没有看到公安机关要求延期保留尸体的决定文书,也没有看到通知家属处理尸体的文书,导致巨额遗体保存费用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
刑案发生后被害人遗体长期存放导致的高额费用问题已成为普遍性难题。一些地方通过司法救助等方式尝试解决这一问题。3月31日,刘付昌得到公安部门通知,部分遗体保存费用将被减免,但仍需支付一大笔费用,具体由谁承担尚未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