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养生必做这5件事 专家支招防病保健
2025-04-04
清明时节气温回升,湿度增加,是养生防病的重要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这一时期的健康问题提供了专业建议。
清明饮食需注意合理搭配。青团是很多地方的传统食品,但因其黏腻、高糖、高脂的特点,老人、小孩、糖尿病患者和胃食管反流患者应谨慎食用。北京医院的潘琦主任医师建议,日常饮食要控制总能量摄入,保证食物多样性,多吃蔬菜和新鲜水果,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重视早餐,晚餐不宜过晚。细嚼慢咽,并尝试按“蔬菜-肉类-主食”顺序进食可降低总热量。
艾灸是清明节气常见的养生方式之一,但并非适合所有人。阴虚火旺体质的人在进行艾灸后可能会出现便秘、咽喉肿痛等上火症状。因此,在使用艾灸前最好咨询医生,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操作方法及频率。
春季也是情绪波动较为频繁的季节,不少人会感到焦虑、抑郁或失眠。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薛冰主任医师指出,这种现象与春季肝功能的变化有关。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并适当增加户外运动有助于调节情绪。如果情绪波动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此外,春季还是传染病高发期,手足口病尤其值得关注。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提醒,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及消化道传播,6月龄至5岁儿童为易感人群。预防该病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开窗通风、减少聚集活动,并及时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