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动物基因编辑或能造福人类 猪肝移植突破性进展

2025-04-03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英媒:动物基因编辑或能造福人类 猪肝移植突破性进展。2024年底,一位丈夫割肝救妻的故事感动全国,他捐出自己一半的肝脏,只为换她一个活下去的机会。然而短短十个月后,妻子仍不幸离世。人们在泪目之余也在发问:如果不是只能靠“人救人”,医学是否还有别的办法?

英媒:动物基因编辑或能造福人类

2025年3月26日,Nature杂志刊发了一项震撼全球的成果:中国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团队宣布,成功完成全球首例“基因编辑猪肝异种移植至人体”的临床实验。这是人类第一次将功能性猪肝接入人体血液系统并维持生命支持,为终末期肝病患者提供了完全不同的生存可能。这不再是生物科幻,而是临床现实。“无需等待他人捐肝”的时代,或许正在真正开启。

英媒:动物基因编辑或能造福人类 猪肝移植突破性进展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患者最后也是唯一的生机。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等一个匹配的供体肝就像等一张不确定的彩票。据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每年登记等待肝移植的患者超过3万人,而能够成功接受移植的不足5000人,供需比不足1:6。欧美国家的情况同样严峻,美国联合器官共享网络(UNOS)数据显示,光是2022年就有近2500名患者在等待肝移植期间死亡。正是在这场日益严峻的器官资源危机下,“异种移植”成为全球医学界押注的“极限选项”。

英媒:动物基因编辑或能造福人类 猪肝移植突破性进展

这条路并不好走。从20世纪起,人类就曾尝试使用猪、猴等器官做移植尝试,却屡屡失败,主要卡在两个致命问题:超急性排异反应和人畜共患感染风险。直到基因编辑与生物屏障工程的进步,才让这条路从“科幻”变得“可行”。西京医院团队就是第一个真正将这一步从“实验台”跨进“人体临床”的探索者。

英媒:动物基因编辑或能造福人类 猪肝移植突破性进展

这次突破并非“概念移植”,而是真实地完成了一个科学上前所未有的尝试:一台经过基因编辑的猪肝被接入了人体体内循环,并连续支持生命系统21小时,未发生排异或感染。这项由西京医院团队主导、联合长江大学、Egenesis公司等多家科研机构共同完成的研究发表于2025年3月26日《Nature》。研究对象为一位脑死亡的终末期肝衰竭患者,其自身肝脏已完全失去功能,在伦理委员会批准下,研究团队将基因编辑猪肝接入其体内,构建真实人体运行环境。

英媒:动物基因编辑或能造福人类 猪肝移植突破性进展

所用猪肝来自Egenesis公司培育的69位点基因编辑猪,其基因组中去除了3种主要免疫原抗原,并添加了7个人源免疫调控基因。猪肝在灌注后成功接入人体下腔静脉与门静脉系统,构建“外置式肝辅助循环”。21小时内,猪肝持续分泌胆汁,稳定清除血中代谢废物,指标达到人体肝功能要求。最关键的是:全程未观察到超急性排异反应,也无病毒感染迹象,标志着猪肝与人体间的基础生物兼容性首次被实证确认。

英媒:动物基因编辑或能造福人类 猪肝移植突破性进展

过去几十年里,猪器官进入人体的尝试无数,却从未成功维持功能超过数小时,几乎都败在超急性排异反应与交叉感染风险上。这一次,中国科研团队实现“猪肝在人身上运行21小时”,靠的是系统级的基因编辑和免疫工程突破。研究使用的是由美国Egenesis公司与中国团队联合培育的超高基因编辑猪,共进行69个遗传位点的精确编辑,删除3个关键抗原基因,显著降低猪细胞引发人类免疫识别的“红灯反应”,并添加7个人源调节基因,使猪肝能在人体免疫环境中“伪装”成更友好的“熟人”。

英媒:动物基因编辑或能造福人类 猪肝移植突破性进展

此外,手术操作采用创新模式——“体外辅助循环连接”:将猪肝放置体外,以特殊人工管道与患者下腔静脉和门静脉连接,构建类体内的血液灌流环境。这既能让猪肝高效工作,又降低全身排异风险,类似一种“猪肝版ECMO(体外生命支持)”。

英媒:动物基因编辑或能造福人类 猪肝移植突破性进展

西京医院这次猪肝移植试验虽然“仅运行21小时”,但意义非凡:它首次在人体中验证了猪肝的可连接、可工作、可控排异、可保障安全的四大核心门槛。这让人们开始畅想未来是否真的可以“像血库一样建立器官库”,手术不再取决于运气和排队,而是有“可量产的替代肝”可用。

但冷静来看,真正实现广泛临床应用仍需迈过几道关键门槛:长期植入与功能维持的验证、完全植入 vs 体外辅助模式、伦理法规与社会接受度以及供体猪标准化与量产难题。不过,这项研究已跨出全球异种移植历史上的最关键一步,更重要的是,这一步是由中国率先完成并登上Nature。

从一位丈夫割肝救妻的至爱深情,到中国科研团队用“猪肝救人”的硬核突围,这一次,医学与人性同时震撼了世界。西京医院团队将猪肝移植推向临床验证,不仅打开了技术突破的第一道门,更向全球宣告:中国有能力走出自己的“器官创新之路”。未来或许还需几年甚至十年,但这一刻已清晰无比:中国人不再只能等待捐赠,而是在努力制造“新的希望”。异种移植的时代,真的来了。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