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全面解禁大米出口,米价应声回落买家狂喜 农业出口目标激增
印度已取消所有出口限制,全面开放大米出口,目标是在2030年末将农产品出口额翻倍,以推动经济增长。此举旨在提高农业和食品出口,增加收入并改善农民收益,特别是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农业支撑着印度超过42%的人口,政府还放宽了糖出口的限制。
印度商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表示,印度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将农业和食品出口额提高至1000亿美元,远超2023-24财年的481.5亿美元。他希望看到三位数百分比的增长目标,即达到1000亿美元。
印度在2022年对大米出口实施限制,当时由于俄乌战争引发全球粮食价格上涨,担忧国内供应短缺。这些措施导致亚洲和北美出现恐慌性抢购,将亚洲大米基准价格推高至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去年9月,印度开始逐步放松出口管制。据标普全球的数据,印度2023年的大米出口量为1400万吨,在放松出口管制的一年内,这一数字有望达到创纪录的2150万吨。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印度本月的决定给竞争对手带来了压力。截至上周,泰国基准白米的价格已从2024年1月的每吨669美元下滑至405美元。印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委员会的农业经济学家阿肖克·古拉蒂表示,如果印度出口超过2000万吨,这将导致市场供给泛滥。
印度的回归使资金紧张的巴基斯坦遭受冲击。此前,巴基斯坦的出口商在印度市场份额空缺期间曾短暂受益,占据了印度在印度尼西亚和东非等地的部分市场份额。自印度9月解禁以来,巴基斯坦非巴斯马蒂大米(蒸谷米)的价格从每吨850美元暴跌至650美元。印度重返市场后,非洲和印尼市场立即转向了价格更低的印度大米,导致巴基斯坦出口收入大幅下滑。美国农业部预计,截至2025年5月,巴基斯坦的大米出口量将仅为580万吨,同比下降11.4%。
印度稻米经济学家Samarendu Mohanty表示,印度退出市场时,巴基斯坦、越南和泰国都趁机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但一旦印度回来,基本没人能竞争得过它。印度将重新夺回市场份额,特别是在非洲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印度大米出口激增将有助于非洲贫困国家以更低价格获得粮食,同时也将支持东亚的动物饲料和乙醇生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