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一技在身职教生就业有底气 政校企联手促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渠道。技术迭代与就业压力交织的背景下,政校企联手为职教生就业提供保障。
3月21日,在海南一处凤梨地,潍坊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李浩然和两位同学正在抖音直播带货:“家人们看这种自然熟凤梨,果香味儿隔着屏幕都能闻到!”这些年轻的“带货达人”还未毕业,月薪就达8000元左右。
随着新业态的发展,众多新职业应运而生,灵活就业成为就业新趋势。潍坊职业学院通过深化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帮助学生科学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培养模式,联合“一品农人”创新创业社团,共同运营多个抖音账号,通过实战化教学使不少“00后”职校生成长为月均收入近万的“数字新农人”。
同一时间,在潍坊市奎文区景致三维元宇宙产业研究院,刘德康正专注地为某电商产品进行3D建模,并推进虚拟现实产品建模任务。去年,他从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因熟练掌握数字孪生技术,求职之路颇为顺畅。面对元宇宙产业浪潮,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优化传统设计专业布局,将动漫制作技术、艺术设计等专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与景致三维共建元宇宙技术服务产业学院,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让学生在前沿领域提前实践。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刘广合每年走访多家企业,对行业变化有着深刻洞察。他在山东金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到,原本一条生产线需要四五十人,改造后仅需10人,新车间采用3D打印模具,人工码垛工作也被机器人取代。这种技术迭代带来的岗位重构,倒逼职业教育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育人模式。该校每年都进行专业调整,如在模具制造专业融入信息化手段或AI数据应用,拓宽专业就业前景;制造系计划新增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
除了技术革命引发的就业形态变化,学生们还面临就业市场供需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当前,企业人员流动减缓,补充新鲜血液的需求降低。为此,学校积极行动,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例如,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与烟台龙口市几家企业达成初步协议,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得知其中一家企业因扩产急需600名技术工人后,该校迅速响应,计划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前安排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学生入厂实习。
职业教育应对产业需求的高敏捷度促进了学生就业。在山东富翔源财税咨询集团,毕业于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的王梦慧正操作“云帐房”智能财税平台。云帐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协同旗下教育子公司财智未来与山东省内多所高职院校共建财会专业实训室,引入真实产业平台,不仅让教师能及时引入行业最新业态和技术,还能精准帮学生匹配岗位资源。
在技术迭代与就业压力交织的当下,就业托底保障极为重要。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创新就业托底方式,把岗前培训前置到校园,部分工种甚至不限专业。目前第二批已启动招生,校内就有50多人报名。
政府部门也在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稳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期,潍坊市人社局联合12部门印发了《潍坊市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方案》,并征集了1000多家企业的岗位需求。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正与龙口市积极探索“龙口班”校地合作新模式,学生入班后可选择龙口市任意企业就业。
尽管社会岗位需求量有所下降,但企事业单位放宽学历门槛要求,增加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择业路径。此外,职校生在薪酬和岗位条件方面的务实态度也更有利于他们把握就业机会。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保持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