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头戴三条簪,遭民俗专家炮轰:别拿婚俗当戏服!本地人却力挺
近日,演员刘涛因佩戴福州传统“三条簪”引发了网络热议!在福州的三坊七巷,阳光下,刘涛身着清新素雅的白色旗袍,缓步行走,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与温柔,仿佛是从古代画卷中走出的美女。然而,一头三条银簪却让她成了众矢之的。一些网友表示不满,甚至有专家提出批评,认为刘涛这种打扮有悖福州的传统文化,而福州的当地居民则为刘涛辩护,认为她没有做错什么。
那么,这三条簪到底代表了什么?为何福州人如此维护它?这根簪子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呢?
“三条簪”作为一种特殊的头饰,不仅是美丽的装饰,更承载着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历史要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那时福州常常受到倭寇的侵扰,为了保护家园,当地女性将簪子插在发髻上,这些簪子不仅可以作为装饰,甚至在危急时刻,还能用作武器来抵御外敌。这种簪子最初的意义并非美丽,而是象征着福州女性的坚韧和勇敢。
随着历史的演变,倭寇的威胁逐渐消退,“三条簪”作为武器的功能逐渐消失,转而成为了传统的美丽饰品。在福州的婚俗中,这三条簪是重要的嫁妆,由娘家亲手制作,送给即将出嫁的女儿,象征着长辈对女儿幸福婚姻的期盼,也承载了家族的传承和祝福。福州话中“三”和“升”的发音相同,因此它还象征着吉祥和好运。
这三条簪一般雕刻精美,流苏轻摆,簪子的形态独具匠心。虽然它是传统美德的象征,但历史上它也曾遭遇过不公的对待。在民国时期,福建省代主席方声涛曾因认为它“粗俗”,禁止福州妇女佩戴,甚至一度将它的传承危及。
然而,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三条簪”重新被人们重视,并且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时,刘涛的佩戴“带货”效果却引起了广泛讨论。
刘涛佩戴“三条簪”本是为了参与妈祖1065周年庆典,推动福州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她的这一举动却引发了争议。一位自称民俗学者的专家认为,“三条簪”代表了福州婚俗中的未婚女性身份,不能随意佩戴,也不应作为文化推广的“道具”。这一观点迅速在网上掀起了热议,网友们分为两派。一部分人认为,刘涛的行为不尊重传统文化,甚至担心这种行为会让传统文化变得庸俗化;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刘涛借用自己的明星效应,成功地吸引了大众的关注,帮助福州非遗文化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尤其是在福建本地,几乎所有人都站在刘涛一边,认为她真心想推广家乡文化,并且她与妈祖文化的渊源深厚。实际上,早在2012年,刘涛就在拍摄电视剧《妈祖》时与妈祖有了结缘。当时剧组为选角而前往福建晋江的妈祖庙,经过一系列“神奇”的巧合,最终让刘涛饰演了妈祖,甚至在拍摄期间也经历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巧合和庇佑事件。
因此,在福建人眼中,刘涛不仅代表了妈祖,也代表了福建文化。在她佩戴“三条簪”时,批评她就等于对福建文化的不尊重。
这场关于“三条簪”的风波引发了公众对非遗文化推广的深入思考。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让这些被遗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生,并引发年轻人的兴趣,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明星的参与的确能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但如何避免过度娱乐化、曲解文化的风险,也是非遗推广需要警惕的。
总之,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使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仍是非遗文化推广的重要课题。
信息来源:
1. 福建日报2025.04.21《刚刚!刘涛现身福州三坊七巷!头戴“三条簪”!》
2. 海峡网2025.04.23《刘涛头戴“三条簪”头饰被夸爆新造型让不少网友直呼“好美”》
3. 家在鼓楼2025.04.22《刚刚!刘涛现身福州三坊七巷!新造型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