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镜头下的牡丹真的”火“爆了!
️《》
️百元“小妆造”撬动消费“大市场”
️——一套妆造,沉浸体验
4月8日,海外版第11版刊发《百元“小妆造”撬动消费“大市场”——一套妆造,沉浸体验(消费新潮流,释放新热度③)》。文章中提到山东省菏泽市是汉服相关企业最为集中的城市,其中曹县已拥有汉服企业2524家,线下汉服体验店达206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品牌孵化体系。
️《参考消息》
️菏泽“牡丹外交”
️倡导文明包容对话
巴西《论坛》杂志网站4月14日刊登记者拉斐尔·恩里克·泽尔贝托采写的报道,题为《中国城市押注“牡丹外交”加强与世界联系》。去年和今年,记者两次访问中国山东省菏泽市,第一次造访菏泽时,记者了解到牡丹产业及其富有远大发展前景的未来;第二次造访菏泽时,记者着迷于这座城市的人文风情和黄河文化。虽然记者的两次菏泽之行都很短暂,但每一次都收获满满。
️《中国青年报》
️这群年轻人种的牡丹
️带火了这座城
4月8日,2025世界牡丹大会暨第34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幕,许多游客专程来菏泽看花,为满城牡丹倾倒。一片花海带火了一座城。菏泽牡丹的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其中。这群年轻人种的牡丹,正在让这座城愈加火热。
️《央视网、科技日报》
️一朵牡丹的
️二百六十“变”
牡丹生物药、牡丹籽油、牡丹面膜……4月8日,在2025世界牡丹大会现场,各色牡丹制品让与会者目不暇接。近年来,菏泽培育了120余家牡丹生产加工企业、20所科研机构,开发出260多种深加工产品。
如今,菏泽牡丹用科技链接起从品种研发、设施农业、种植技术、产品深加工等众多板块,打造了独一无二的全产业链体系,2024年菏泽牡丹产业总产值达130亿元,牡丹产业逐渐成为该市独具特色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央广网、人民网、中新网、光明网、中国青年报》
️牡丹吐艳香盈世界
️2025世界牡丹大会在山东菏泽开幕
春来谁做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4月8日,以“让世界爱上菏泽牡丹”为主题的2025世界牡丹大会和第34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幕。
据了解,2025菏泽牡丹节会为期一个月,无缝衔接牡丹、芍药花期,将为游客带来“一花落去一花开,赏完牡丹看芍药”的赏花盛宴。
️《央视新闻、光明网、新华网、中国青年报》
️乘高铁·赏国色·游菏泽
️“牡丹号”赏花列车开行
4月7日10时37分,G2097次从青岛北站驶往菏泽,这是为菏泽国际牡丹节会开行的首趟赏花列车。
据了解,国际牡丹节会期间,为了给去往菏泽赏花的旅客做好出行服务,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菏泽市委、市政府于4月7日至5月8日开行“牡丹号”赏花列车专线,途经青岛、日照、临沂、济宁和菏泽5个地市,让游客在更加便捷的旅途中领略春日风光、体验牡丹文化。
️《新华网》
️“世界牡丹大会·中国工笔牡丹画
️产业发展论坛”在菏泽巨野开幕
4月7日,2025世界牡丹大会工笔牡丹画产业发展论坛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名家及各行业协会的专家、教授齐聚一堂,共话工笔牡丹画产业发展。
️《人民网、新华社、 中新网等》
️2025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暨
️“共同讲好黄河故事”研讨会举办
4月10日,2025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暨“共同讲好黄河故事”研讨会在山东菏泽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黄河天上来牡丹为你开”,旨在促进黄河文化与牡丹文化相互赋能,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
️2025世界牡丹大会·汉服产业
️高质量发展论坛举行
4月9日,2025世界牡丹大会·汉服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菏泽会盟台会议中心举行。活动发布了《传统服饰时尚创新》知识图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文陵等多位专家作主题演讲,部分专家学者开展圆桌论坛讨论。现场还举行了菏泽市大学生汉服志愿者联盟揭牌仪式,为曹县汉服产业发展高级顾问及海外推广大使颁发证书,发布曹县汉服海外推广计划。
️《人民网》
️山东菏泽:千年牡丹倾城绽,
️“花样经济”破圈来
春意正浓,牡丹倾城。4月15日,山东菏泽市各大牡丹园内,牡丹花迎来盛放,来自全国各地赏花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花海、人海,无比壮观。
山东菏泽素有“中国牡丹之都”的美誉,牡丹栽培历史可追溯至隋唐,至今已有1500余年。如今,菏泽牡丹种植面积达40余万亩,涵盖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308余个品种,从荷包牡丹、玉版白到复色珍品,花开时节如朝霞绚烂,形成“花海人潮”的壮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