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有1万两白银属于什么水平?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有很多东西的价值都是人为赋予的,比如钻石,实际上钻石本身的价值并没有市场上的那么多,只不过在人为添加了钻石象征爱情的含义之后,它就变得无比昂贵了。诸如此类的东西还有很多,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的货币。
众所周知,货币实际上就是一般等价物,有了货币,我们才能够方便快捷的交换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今我们用的都是纸币,甚至因为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财富的计算就成了更为简单的数据。然而,古代科技并不发达,当时的人们所用的货币就是金、银、铜钱等,谁拥有的越多,谁就越富有。清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那么,当时拥有一万两白银的人的经济水平,到底怎么样呢?
结合当时的经济水平和社会状况分析。
明朝末年,统治阶级已经无法挽回当时失败的局面,加上满人的强势进攻,他们不得不认输。然而,朝代更替就必然引起战争,战争就会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人们不仅因为战争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同时还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创伤。清朝初年,战争破坏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很多粮食作物都被破坏,物资极其匮乏。物以稀为贵,而且粮食又是生存的根本,那个时候的物价比以往都要高。如此一来,白银的购买力在更大程度上就会下降。
而到了康熙乾隆年间,属于清朝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可以说当时的人们相对是比较富有的。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与此同时物价就比较稳定。据调查,康熙乾隆年间,大米每石(一百五十斤左右)二钱,比清朝初期降低了不少。除此之外,影响物价的因素有很多,粮食的产量是最主要的。如果天公作美,既社会稳定又无天灾,物价基本上是正常的。这样的情况下,白银购买力是比较高的。
清朝中后期,社会发展物价慢慢上升,同时清朝经历了一次非常罕见的旱灾,当年的粮食生产非常困难。即使将国家粮仓中的粮食拿出来,也完全不够全国供给。为了能够满足全国粮食供给,清朝不得不从其他国家进口粮食。然而,进口粮食就面临着高消费,大米甚至达到了一石二两白银的高价。这个时候,一万两白银就没有那么高的购买力了。
总而言之,不能只看“一万”这个数字。当然,在社会经济条件、物价都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万两白银还是非常多的,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毕竟,按照当时的平均经济水平来看,几十两白银就可以购买一套四合院,三四两白银就可以买一个丫鬟。这样计算下来,拥有一万两白银的人,在现在就算不是百万富豪,也是一个非常富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