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完美”变成负担,追求极致的代价,如何走出完美陷阱

2025-04-2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西安美术学院的运动会期间,宸玥这位聋哑女孩以举牌姿态迅速走红网络。视频中的她,容颜娇美,五官精致,眼眸闪亮灵动。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网友们却将她标记为“AI建模脸”和“整容脸”。

现如今,医美行业已经蓬勃发展,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在短视频平台上,精致的面孔屡见不鲜,大家已习惯了数字时代所带来的“人造美”。然而,当这一美丽体现在残障人士身上时,反应却大相径庭,许多人开始质疑,产生了不同的声音。

然而,宸玥的校友分享了她高中时期的素颜照,照片显现出少女时期的宸玥本就清丽脱俗,和如今并无太大差异。宸玥亦坦诚,她仅进行了微调,包括双眼皮和鼻型。在当今医美普及的背景下,这实在不是一件值得苛责的事情。

在这场舆论风波中,最让人痛心的莫过于残障群体必须承受双重审视和压力。宸玥身为聋哑人,面对身体的限制依然成功考取美院,运动会上她自信地展现自己的风采,然而舆论的焦点却偏离了她的努力和自信,转而质疑她的美貌是否真实。那些认为她“美得不自然”的人,实际上内心深处抱有对残障者的刻板印象,似乎认为残障者理应是“缺陷”的,只要他们的一点出众表现就得接受严苛的审视。

更有趣的是,在她用手语与同学亲切互动,轻轻对镜头鞠躬的瞬间,这些展现出真实人格魅力的时刻,却被大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在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似乎我们总是乐于用放大镜审视他人的外貌缺陷,却缺乏用同理心去感受他人灵魂深处之美的能力。正如宸玥的校友所言,这位克服听力障碍而考上美院的女孩,理应获得更多掌声,而非如此多的质疑声。

当今社会容貌焦虑愈演愈烈,许多人在寻求关于美的答案。可在探讨美时,我们更应减少武断的评判,多增加包容的眼光。毕竟,美并不应是某个群体的专属,更不应成为限制他人的枷锁。

进一步深入思考,宸玥只是众多残障人士中的一例。还有许多残障人士在努力生活的过程中,同样面临不公正的对待。例如,那些身体残疾的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拼搏时,理应受到关注的应是他们的拼搏精神与对生活的热爱,而不是他们的缺陷。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可能渴望变得更美。然而,我们不应因为个人的审美标准就指责他人。宸玥只是想让自己更为出彩,这毫无错误可言。我们应尊重每个人追求美的权利,更应珍视残障群体,他们同我们一样,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