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房琪被骂,就是房琪的目的
继续追《浪姐》,今天来聊聊房琪。
最近有很多人“黑”房琪,我真觉得她太不容易了。房琪给陈鲁豫打电话,告诉她自己来参加《浪姐》了,鲁豫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会唱跳吗?”房琪回答:“其实我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挺舒服的,但上了这个综艺后,感觉完全被拉出我的舒适圈,变得很暴露,我有些害怕。”
房琪预料到自己会被黑,在与队员聊天时,她说:“我不能等到现场才准备,那样就太晚了。我需要提前准备好脚本和拍摄。”在她的领域里,很多工作都是在幕后完成的,才呈现在大家面前。但《浪姐》是一个真人秀,幕后的一切都会被搬到台前,每个人的表情、动作都被放大。房琪清楚,参加这个节目,得做出选择:如果赢了,她的事业会更进一步;如果输了,她会继续反击。
**一、为何被“黑”**
大家之所以“黑”房琪,是因为她在《浪姐》中的表现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第一公演时,她与何泓姗、彭小苒组队唱《珊瑚海》,彭小苒建议在抒情歌曲后加一个RAP,房琪委婉拒绝:“如果不想被骂上热搜,那就加吧。”彭小苒明白了房琪的拒绝,但依然没有放弃,她又问了节目中的RAP高手Vava、兆兆老师,还问了指导老师,依然被拒绝。
Vava解释道:“她们小组想加RAP。”房琪的反应是:“是小苒想加,我们不想加。”后来,房琪在采访中公开了她们三人的聊天记录。房琪拒绝彭小苒的提议其实没错,但问题是,她作为队长没有用一种成熟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她的第一反应是将责任推给彭小苒:“是小苒想加,我们并不想加。”这种做法让彭小苒感到为难。
在节目组的采访中,房琪继续讲述自己的困境,虽然表面上说是她自己的问题,但在聊天过程中,她更多的是将责任归结到其他队员没有配合上。作为成年人的队长,房琪应该表现出更强的团队意识,而不是孤立其他成员。
其实,很多小组都有自己的创意,像王珞丹组、吴宣仪组、李艺彤组,大家都会齐心协力地找老师沟通,争取一个明确的答复。队长既要尊重队员的意见,也要在外面表现出领袖的风范,团结团队。
**二、公平的拒绝,如何让自己不受嘲笑**
在第二公演选队员时,叶童想选房琪。房琪却说:“我想选唱跳,我担心叶童姐的精力跟不上。希望叶童姐玩得开心。”她最会写文案、最会表达的才女,却被大家批得体无完肤。房琪被叶童反驳到自闭,大家嘲笑她不知所措。
其实,她说的没错,担心叶童的精力问题也没错,但说话方式却不当。谁说年纪大的人一定会没有精力?谁说年纪大的人就不能成功?房琪拒绝叶童没有问题,但她的方式让人觉得有些刻薄。叶童在拒绝他人时,始终保持着委婉和鼓励,令对方不至于感到尴尬。比如,她拒绝Nune时说:“你很好,我希望你与其他人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拒绝张小婉时,她说:“你什么都会,什么都能,你应该去更大的舞台。”
如果房琪在拒绝叶童时,能多些委婉,多一些鼓励,可能结果会完全不同。她可以说:“叶童姐,谢谢你选我,但我已经有了一个很强的队长。如果以后还有机会,我一定会和你合作。”或者,“我担心拖你后腿,希望你能玩得更开心。”这样可能就不会被大家嘲笑。
**三、普通女孩的逆袭之路**
房琪1993年出生在黑龙江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电视。最让她心动的是外景主持人,去世界各地的主持人让她憧憬不已。这样的梦想在她心中种下了一个种子,渴望成为外景主持人,用自己的视角去呈现美好。
然而,命运却没有那么顺利。房琪三次高考,都未能考上心仪的中国传媒大学,家庭也没有条件让她复读,最终选择进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在大学期间,她一边考证,一边拍视频自荐给多个节目组,甚至在门口等几个小时,等待机会。
她还参加过《奇葩说》,但由于经验不足,第一轮就被淘汰;也去参加选秀节目,排练几个月后,最后却被剪掉了镜头。为了参加主持人大赛,她每天都去蹭主持课程。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房琪在《青春新主播》比赛中获得了全国第六的好成绩,尽管没有进入前三,但这为她带来了更多机会。
最终,房琪在央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美丽中华行》的外景主持人。她的人生也因此开启了新篇章。人们真正认识她,是通过《我是演说家》的舞台,她那句“不服输”让她小有名气,之后的《我们毕业了》更是让她的知名度达到了新高。
2018年,房琪辞去央视工作,转型做自媒体,通过精致的视频和独特视角吸引了大量粉丝,开始了她的自媒体事业。随着知名度的提升,房琪也不断突破自己,涉足影视、综艺等领域,成为了一个争议不断却不言放弃的女生。
**四、目标明确,但格格不入**
参加《浪姐》这次,观众对房琪的评价颇为中肯。她说过,把自己从精致的短视频中拉出来,剖开给大家看。房琪参赛的目的我猜,除了流量,另一个是跨界。她在节目中参与了文案和选秀工作,背后或许有某种交易,两者之间各取所需。
房琪是自带流量的,她本身拥有千万粉丝,这是芒果台需要的资源。既然参与了幕后工作,她也明白自己会被黑,这是她和节目组之间的一种“灰色条款”。房琪的目标明确,她想要跨界并且更红。于是,她在节目中显得格外焦虑,时刻关注自己,想要赢得比赛。
在《浪姐》这种群体舞台上,房琪的紧张感和目标导向导致她过于自我,缺乏团队的合力和默契。她的优势在做自媒体时无可置疑,但在这种大规模的群体合作中,显然经验还不足。
**五、结语**
房琪,一个从普通女孩成长起来的网红,才三十多岁,想尝试的东西还很多。她在向上爬时,已经离开了自己的舒适区,因此才会显得特别吃力。当我们在嘲笑她时,是否也在嘲笑曾经不懂方向、迷茫挣扎的自己?希望每一个努力向上的人,都能获得更多宽容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