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回时》,很好看!
让我们来谈谈《雁回时》。
这部作品确实有不少瑕疵,但瑕疵不妨碍它的亮点,反而使得它依然值得称道。
最令人称赞的,是它对女性的尊重。
这部剧不再把女性限制在婚恋的框架中,而是聚焦于女性之间的联盟、她们的坚韧复仇,以及与父权的对抗。
剧中的每个女性角色,都不再是空洞无物的存在,而是血肉丰满的个体。
她们或深沉、聪慧,或历经磨难、情深义重。比如阮惜文,表面上诡谲多疑,但内心坚韧,深受苦难,却深情厚义;庄寒雁,冷静多智、翻云覆雨,勇敢无畏;周如音,则是一个被操控、无知的棋子,最终逐步觉醒;苗贵妃,虽深陷宫廷权力斗争,却敢于冒险帮助昔日友人;而柴靖,低谷中舍身为人,她的救赎感动了无数观众……
这些女性角色,各自都有鲜明的特点和值得共情的瞬间,她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人性光辉,而这些光辉,以前是难以出现在女性身上的。
在传统的叙事里,义勇、智谋、身临险境时的勇气,通常归男性角色所有。然而在《雁回时》中,这些特质回到了女性身上。
在这部剧里,女性不再是作为男性权力的附属背景,不再是父权或王权的象征符号。她们有了自己的爱与恨,梦与家,过去与未来。
最重要的是,它没有回避女性所承受的苦难的根源。
传统的宅斗剧多将女性之间的互相伤害作为冲突的核心,而在《雁回时》中,真正的罪魁祸首被清晰地揭示了出来。
这些苦难的真正源头,不是周如音的怨妇情结,也不是阮惜文的“阁楼疯女人”形象,也不是庄寒雁的“疯批”标签,更不是苗贵妃被污名化的妖妃身份。真正把女性一次次推向深渊的,是——“父”。
是权力的掌控者。
庄寒雁的父亲,典型的贪婪、狠毒且狡诈。他为了自己的权力,可以牺牲一切,而他所做的所有恶行,都被巧妙地用虚伪的名义包裹。比如,他表面上为了阮惜文的健康,实施了双腿打断、囚禁一事;又以礼教伦理之名,阻止庄寒雁与傅云夕联姻;甚至为了逃避责任,他通过编修国家大典的幌子来掩盖自己的罪行……
父亲的名义下,他不仅关上了庄家通向自由的大门,还在暗中鼓励家中成员相互争斗。
庄寒雁最终看清了父亲的虚伪与阴谋,并决意反抗。
她、周如音、阮惜文……这些女性最终没有原谅,也不再默默承受,她们的复仇、反抗,是对父权压迫的有力回应。
她们拒绝“和稀泥”的结局,拒绝继续为家宅安宁牺牲自己的血泪,而是勇敢地打破了沉默,打破了女性在父权下的无力。
这部剧的意义,正是向被压迫的女性传达了一条信号——我们也能走出困境,逃离父权压迫,走向自由。
正如剧中的一段话所说,“立身之本”——只有拥有独立的立足之地,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剧中的每个女性角色,虽然看似有着掌控全局的权力,却始终没有真正拥有自由和控制的权利。她们的“管家权”只是表面现象,随时都可能被剥夺。
她们的命运,始终在父权与夫权的掌控之下,无法脱离。
在《雁回时》中,我们看到了女性如何挣脱这些束缚,找到自己的路,不再内卷互害,也不再为父权和夫权的权力交换而自我矮化。
正如剧中所展现,父权不仅剥夺了女性的财富和地位,还割断了她们的亲缘关系。
比如阮惜文,在结婚后,失去了归属感。她不仅没有家可以依靠,连女儿的去留也无法自主决定。
这就是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困境,她们无法拥有真正的“归宿”,只能在逃离中不断寻找自己的位置。
《雁回时》中的庄寒雁,最终走出困境,重新找到了一个真正属于她自己的家。在这个家中,不再有父权、夫权的压迫,只有母亲、柴靖和庄寒雁。她们相互扶持,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这不仅是剧中人物的成长,也是每一位女性从压迫中崛起的象征。
这些女性的挣扎与反抗,是对传统父权社会的挑战。她们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另一条路,一条走向自由、平等和尊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