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半生》虽已播完,剧中的歌曲还在观众心中萦绕,久久难以释怀

2025-04-26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我的后半生》已经完结,剧中的四段波澜壮阔的黄昏恋令人难忘,另外还有那些深深植入观众心中的歌曲,也成为了话题。剧中选用的歌曲无一例外都是经过岁月洗礼、永不过时的经典之作,它们不仅完美配合了剧情,也唤起了几代人内心的共鸣。

剧中虽然涉及许多歌曲,但这里我们选取了四首具有代表性的歌进行回顾。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茉莉花》,这首歌在老年合唱团成立后的首次演出中被选为开场曲目。为何选这首歌?因为它几乎是每一代观众都耳熟能详的经典民歌。《茉莉花》原为民歌,自1957年正式发行以来,至今依然是大家喜爱演唱的歌曲之一,旋律婉转流畅,充满民族特色,它歌颂真善美,传递了人们共同的情感。

1982年,《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世界优秀歌曲”,并在2004年入选由中宣部等七个部门推荐的《爱国主义教育“三个一百”名单》。它在重大国事活动中常常奏响,像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重要历史时刻,都是中方乐队演奏《茉莉花》。2008年,它更是成为了北京奥运会的献礼歌。

《我的后半生》将这首经典曲目作为开篇,可见其独具慧眼。聂娟娟出场后,还特别为《茉莉花》加入了昆曲的唱词,不仅是创新,也为黄昏恋的情感增添了一丝亲密。聂娟娟因病不愿连累沈卓然,沈卓然陷入困惑之际,合唱团奏响《茉莉花》,让悲伤转为希望,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也展现了《茉莉花》的灵魂。

另一首值得一提的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为了唤醒老丁的记忆,剧中的合唱团选择了这首俄罗斯经典歌曲。老丁曾是师范学院的院长,退休后组建了老年合唱团,贡献颇大。然而,由于患上老年痴呆症,老丁被送到敬老院。在送他入院的那一天,老丁的一句话“记得接我呀!”让他的家人朋友都感动得泪流满面。为了实现他的愿望并唤醒他的记忆,合唱团特意接老丁回到院子里,大家一起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aspcms.cn

那熟悉的旋律瞬间唤回了老丁的记忆,他一字不差地唱完了这首歌,并且他唱得最响亮、最有感情,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这一场景感动了无数观众,也勾起了50后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50后的青春岁月中,文革时期只允许唱红歌,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样被禁唱的外国歌曲曾被当作“黄色歌曲”来打压。然而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未被抑制,50后一代偷偷传唱这些禁歌,甚至在艰难的岁月里,这些歌曲成了他们美好理想的象征。直到今天,《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依然是这一代人的精神寄托。

剧中的另一首歌《干杯吧,朋友》则带来了最为悲壮的气氛。这首歌是在老苟的葬礼上演唱的,他因抢救刘得宝不幸离世,遵循生前愿望,葬礼上不放哀乐,只有《干杯吧,朋友》。原唱田震用她那有力的嗓音赋予了这首歌深情与力量,使它成为朋友聚会中必唱的经典之作。这首歌不仅仅是旋律,更承载了人们的情感与精神力量,它在悲伤中带来力量,在孤独时带来慰藉。唱着它,生活不再消极,旅途也不再孤单。

剧中的这场葬礼,唱起《干杯吧,朋友》,让现场气氛悲壮激烈,观众也被这歌带入情感的漩涡,与剧中人物一同流泪、共情。

最后,《萍聚》成为了剧中的压轴曲。这首歌以“萍聚”比喻人生的聚散无常,既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透露出离别时的无奈与不舍。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接受命运的安排,传达出一种“曾经拥有便足够”的洒脱情怀。这首歌也被称为“洗脑神曲”,影响了几代人。

剧中的沈卓然有过四段黄昏恋,结局皆是失望,但他并不因此埋怨命运。面对最终失败的婚姻,他依然笑着邀请大家享受美好的时光,并带领大家唱起《萍聚》:

“别管以后将如何结束,

至少我们曾经相聚过;

不必费心地彼此约束,

更不需要言语的承诺。

只要我们曾经拥有过,

对你我来讲已经足够……”

这首歌让在场的人回望曾经的坎坷与艰难,也在旋律的感染下,微笑着面对过去的每一刻。即便剧集结束,歌曲依然在观众心中回荡,久久难以忘怀。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