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不活了!董宇辉龙洋直播全程高能,金句频出笑到捶地
4月20日,我观看了董宇辉和龙洋老师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大唐贡茶院直播的“非遗好物,国潮焕新”特别节目。真是太喜欢他们两位的松弛感和幽默感了,特别是他们一起直播时,轻松自在又幽默十足。
直播开始时,龙洋老师首先发言:“今天非常开心,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主持人龙洋,非常热情地欢迎董宇辉。”董老师则回应:“大家好,我是龙洋的朋友董宇辉。”第一次听董老师这么调皮地介绍自己,真是让人意外,但不得不承认,正是这幽默的自我介绍让紧张的气氛瞬间变得轻松起来。
毕竟这是中央电视总台的节目,总觉得有些高大上,跟我们普通人似乎有点距离。董老师的幽默开场,让节目瞬间接地气,同时也巧妙地表达了我们对“中央电视总台主持人”的敬意,他真的是懂观众的心!
接下来是筛茶环节,龙洋老师好奇地向茶艺老师请教筛茶的方法,并亲手做了两次示范,但似乎离准确的动作还有些差距。茶艺老师于是让董宇辉试一试,他拿起茶筛,迅速在中间拍打,震动让茶沫掉落。茶艺老师肯定地说:“对,就是这样。”宇辉开心地看着龙洋说道:“感谢龙洋给我一个表现的机会,大家好,我是龙洋的朋友。”
哎呀!董老师的这种细腻表达真让人佩服,既不会让别人感到尴尬,又巧妙地把别人抬升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毫不生硬。真的无法想象和他做朋友会是什么感觉,屏幕前的我看得是又舒服又迷人。
aspcms.cn等到两人一起做茶饼时,龙洋像个“争强好胜”的小女孩一样对宇辉说:“你给大家看看你的,我给大家看看我的。”宇辉则像一个无拘无束的小男孩说:“哎呀,这种还要拉踩。”虽然这么说,他还是很配合地把自己做的和龙洋做的茶饼拿出来比较。
茶艺老师也不忘调侃,指着宇辉的茶饼说:“这是创新的,适合现代人。”然后又指着龙洋做的茶饼说:“这是古代的尺寸。”宇辉突然凑近自己的茶饼,说:“咱不跟别人比,咱长得丑也有价值,好喝就行,我们不要用外貌去评价一个茶饼啊!”真是太可爱了,这个小插曲不仅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连旁边的龙洋也笑得合不拢嘴。
龙洋问宇辉:“你咋不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宇辉笑着回答:“哎呀!同根的才相煎呢,你没发现吗?”一瞬间,脑海里浮现出无数个“同根相煎”的历史例子,真是聪明的对话让人感觉自己也变聪明了。
接着龙洋问茶艺老师:“像这种茶饼一个可以泡几次?”茶艺老师回答:“把它扔进焖壶里,出差或者旅游时带一个,三天它的口感还是一样的。”我在想:“不是说隔夜茶不能喝吗?这泡三天恐怕茶友们不会这么做吧?”龙洋感叹道:“果然浓缩的都是精华。”宇辉则幽默地回应:“你说这话的时候看着我,我是没办法理解的。”董老师的接话总是在我的笑点上,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董老师的这种幽默感,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他自黑得如此自然、无痕,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总之,太喜欢看这两人的直播互动了,他们轻松自然,边玩边逗嘴就把茶艺文化传递给了我们。很多人提到“文化”,总觉得它是一副正襟危坐、严肃的样子。而董宇辉和龙洋则用机智和幽默打破了文化传播的传统壁垒,以自然亲切的互动消弭了舞台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非遗文化和国潮魅力真正走进大众心间。
每一句幽默的调侃、每一次默契的回应,都是“文化传承需要创新表达”的生动示范。他们展现的不仅是语言艺术,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热爱,同时通过现代方式赋予其新生和活力。这场直播传递的不仅仅是欢乐与轻松,更有对文化传承使命的担当,以及推动人与文化之间距离拉近的执着与智慧。
这场直播像是一颗种子,在观众心中撒下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探索,也让我们看到,文化传承的道路上,创新与温暖同行,才能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