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理工遇到“现实版喻延”,《独一无二》南京路演感动全场

2025-04-26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昨晚,电影《独一无二》导演王沐携主演张婧仪等,走进南京理工大学与学生们互动。影片中,喻延家里爸爸妈妈哥哥都是聋哑人,她是唯一的听人,一家相处的日常打动了学生们,现场抽泣声四起,而“南理工现实版喻延”更是让主创们泪目。

《独一无二》讲述了17岁的女孩喻延(张婧仪 饰)作为听障家庭中的唯一听人,从小时候起,她就是家人无声世界与外面有声世界之间的沟通桥梁。片中,无论是家人经营的小饭店遇到纠纷等问题,还是带爸爸去买鱼,或者去医院看病等,她都是负责沟通的那一个,同时她也因此被“困”在了这个家。即将高考的她心里有一个去外地上音乐学院的音乐梦,而家人希望她上本市的大学,离家近,好照顾家里,面对追寻梦想与捍卫家人的两难局面,她在各种选择之间寻找自己的成长轨迹。

影片以听障为壳,不仅呈现了中国千万听障人群的现实处境,更表达了年轻人奔向自己人生道路的挣扎。

现场有一位女大学生回忆说,当年自己从新疆考到南京理工大学,当时父母不能相送,把她送到高铁站,她独自一人先高铁到乌鲁木齐,再飞南京,一路上就是这样的奔向自己人生历程的心境,通过《独一无二》再次触发这部分记忆,很是感慨。而张婧仪则回忆说,虽然自己很早就住校,但后来到了北京后,某一天在国贸附近独自上出租车后的某个瞬间,突然意识到自己独立了,至今仍记得那一刻的感受。

影片《独一无二》中,喻延是整个家庭对外交流的纽带,面对父母和哥哥,她像一个“小家长”一样,她想“飞”,但不敢“飞”。

南理工一位男研究生在提问中感谢电影主创们拍出了这个故事,因为他的父母也是聋哑人,自己也一直像喻延一样是家里人对外交流的桥梁,片中很多细节也是他的生活细节。这些感动了剧组主创和学子们,张婧仪还邀请这位同学上台,不仅一起录了爱心视频给他的父母,还主动跟工作人员商议请他们一家看电影《独一无二》。

张婧仪透露,自己在学习手语时总结了一些心得,手语很简短,而且语序不同,“他们更直白,把想表达的内容用更简短有力地呈现出来。”进组前就跟手语老师学习了,手语老师把所有台词录成了视频,“每周还会考试、抽查,我们还在北京聋哑人餐厅打工了几天”。

聊起创作初衷,导演王沐在互动中透露,“我自己身边就有不少聋人朋友,也有朋友在做聋人戏剧,我去现场观摩过,受到了很大震动。”他们通过手语和肢体来表达情绪和情节 ,特别有感染力,“有一次,在现场我遇到了一个聋人家庭和其中的听人成员,了解到他们有一个家庭集体爱好就是去KTV蹦迪,他们会把音乐开到最大声,用音乐的轰鸣去震动他们。这一刻,让我很震动,所以影片《第一无二》旨在以平等视角呈现他们的生活,这一些细节也呈现在电影里”。

王沐说:“他们不是特殊群体,而是’我们’的一部分。” 因此,王沐在影片中通过对比喻延的“有声世界”与家人的“无声世界”,用独特的声音设计强化情感张力,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角色的困境。

影迷互动环节,不少观众也直言被电影里很多的细节所感染:“在不能用声音传递的世界里,手语和文字是这个家里最重要的交流手段,冰箱角落里卷边的便利贴上密密麻麻写着的不仅是家人的叮嘱,更是满满当当的爱。”

有观众点评表示,电影通过展现喻延一家四口普通而又温馨的日常,展现出这个普通又不普通的家庭面对生活的乐观积极。“他们或许同时拥有勇气与天真、或许幽默抽象、或许爱美又有少女心,也或许是沉默但细腻的依靠,他们组成了一个普通、平凡而又温暖的家庭,他们也是我们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缩影。”

王沐表示,我们每个人的家庭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情况出现,矛盾、争吵在所难免,“但正如这部电影里所表达的那样,温暖始终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每一个温暖的瞬间,都隐藏着无言的重量——家人的爱具体而沉默,明白了这份爱的意义,就是我们长大的开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剪辑 周嘉楠

校对 潘政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