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见》:TVB金庸主题旅综,靠情怀拿下豆瓣8.4分?

2025-04-2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说到严格的社交平台,豆瓣一定名列前茅。最近,冷眼注意到一档由TVB出品的旅行综艺节目——《江湖见》,竟然在豆瓣上获得了8.4的高分,实在让人惊讶。

从节目简介来看,简朴的感觉扑面而来。虽然这一季节目长达15期,但每期仅有23分钟,且只有两位固定嘉宾,根本没有飞行嘉宾加入,明显能感觉到制作预算有限。冷眼本着好奇心,决定一探究竟,想知道这档节目为何能拿到如此高的分数。说实话,前五分钟冷眼还觉得它有点碎片化,估计这分数全靠TVB的情怀,但越看越觉得,港综,真是有一股韵味。

花小钱办大事,走马观花——这就是《江湖见》给冷眼的第一印象,且这并不是贬义词。相反,冷眼认为,这种走马观花式的节奏反而让节目更为紧凑。

节目是以金庸的武侠小说为主线,通过麦长青和黎耀祥两位嘉宾的引领,带着观众探访小说中提到的各个地点。制作预算显然有限,所以在录制过程中,节目必须做出选择。不同于许多旅行综艺会从出发点拍起,《江湖见》反其道而行,去掉了许多路途上的内容,直接展现了目的地。说实话,冷眼很久没见过这样一开始就直入主题的节目,虽然一开始有些不习惯,但越看越觉得,这种紧凑的节奏还真挺有意思。

金庸的武侠世界,涉及的地方多达十四部小说,若每个地方都详细展现,节目的篇幅显然不够,能探访的地方也有限。而且,如何在这么一档明显预算不高的节目中做到有深度,跟那些有钱有资源的大制作综艺相比,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这档节目的另一个魅力在于它带有浓浓的“侠味”。毕竟,金庸笔下的大侠们,总是来无影去无踪,四海为家。镜头一转,切换到另一个城市的画面,正好呼应了节目的主题——《江湖见》。

通过这样的制作手法,《江湖见》在三个月的录制期间,成功地探访了十几个地方。通过这种快速而简洁的方式,节目节奏不至于拖沓,而内容也非常丰富。

从节目内容上来看,《江湖见》并不复杂,主要呈现两位嘉宾在各地的旅行见闻,重在个人感受。而冷眼想特别提到的是节目在广告植入方面的坦率。

对于部分综艺节目来说,品牌植入是一种甜蜜的负担。虽然金主的资金支持能保证节目的顺利进行,但广告植入往往可能引起观众的反感。然而,《江湖见》则大大方方地采用了更加直白的植入方式。与一些内地节目讲求含蓄不同,《江湖见》更倾向于从嘉宾的个人感受出发,直接展现他们对所遇商品或食物的看法,无论好坏,均以自己真实的感受呈现出来。这种做法获得了一些观众的认可,即使有赞助,大家也能坦然接受。

此外,《江湖见》在嘉宾方面也非常简洁,只有麦长青和黎耀祥两位固定嘉宾。与国内一些旅综动辄七八个嘉宾,甚至中途加入飞行嘉宾不同,《江湖见》保持了小而精的阵容。节目不靠复杂的嘉宾关系来增加看点,而是通过不同的城市和风土人情来呈现节目的丰富性。

虽然“简约而不简单”这个词已被用烂,但冷眼认为用它来形容《江湖见》再合适不过。节目的成功在于它深知自己的定位,知道如何以最少的预算做到最大化的效果。

《江湖见》的成功,也在于它清楚地了解自己要表达什么以及其目标观众是谁。节目通过金庸武侠小说这一切入点,吸引了大量武侠迷,尤其是那些曾经沉浸在TVB的金庸剧中的观众。麦长青和黎耀祥不仅曾出演过金庸剧中的经典角色,而且他们的代表作也正好符合节目设定。这种情怀,使得节目充满了情感共鸣。

对于武侠迷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金庸小说中提到的地点在当下的模样,而非嘉宾在旅途中的琐事。《江湖见》就充分满足了这种需求,直接展示这些经典的旅游地点和美食,让武侠迷获得了身临其境的体验。

节目另一大观众群体是“大湾区师奶”们,这些观众对旅行有着实际需求,想了解哪些地方好玩、哪里有经典景点。《江湖见》正好迎合了她们的需求,既满足了旅游打卡的欲望,又提供了轻松有趣的旅游体验。

最后,节目还得到了TVB情怀党的喜爱。麦长青和黎耀祥这对老友,几十年深厚的友情成为了节目的一大亮点。两人除了金庸剧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银幕关系——《西游记》中的师兄弟。节目的最后一期,两位嘉宾在香格里拉的烧烤夜谈中,聊到了过往的点点滴滴,真挚的情感令人动容。节目没有刻意渲染情感,而是以一种简洁的方式,表达了“江湖见,不是再见,我们还会相见”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结来看,港综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往往只讲一件事,而《江湖见》正是如此。它没有过多的冗余内容,紧紧围绕金庸武侠小说展开,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深刻而集中的旅行体验。这种聚焦一件事的做法,恰恰符合现代观众对于节目内容的需求,也展现了港综在有限资源下的独到智慧。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