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又是内地特供版
众所周知,国外剧引进遭删改是常态。
少则几个镜头,多则整整一集,有的删减更让观众哭笑不得。
《俗女养成记》《有生之年》等港台剧,也没有逃过剪刀手。
有的甚至删改到剧情卡顿,细节如台词中的「避孕套」,都在重新配音后成了「那个」。
而越是删改,越是能激起观众深扒的好奇心。
这不,最近又有一部引进港剧。
一共12集,几乎每一集都有所删减。
为此,很多观众还玩起了「找不同」的游戏。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剧。
「银河映像」出品,杜琪峰亲自监制。
一说名号,大家就明白了——老「删改专业户」了。
杜sir的作品,越是删,影迷就越想看。
今天,咱们就来瞅瞅——
《三命》
杜琪峰的电影,大家不陌生。
一系列独特「黑色美学」风格的黑帮、犯罪类型电影,都是影迷反复品味的经典。
《黑社会》
《枪火》
《放·逐》
电影也多次被引进内地。
但,每一部都删改不小,有些甚至直接换了结局,成了大陆版特供。
《黑社会》大陆版结局为正义降临
杜琪峰早年也曾在TVB拍过《射雕英雄传》等电视剧。
后来创办银河映像,便一直深耕电影。
这一次,是他时隔三十多年回归剧集的创作。
而且是合作香港新兴媒体势力ViuTV,可谓紧跟时代潮流。
此次,杜琪峰虽然挂名监制,但从幕后特辑里可以看出,他依然深度参与制作。
再加上,银河映像一贯采用集体创作模式。
我们大可将这部新剧看作是银河作品的延续。
因为是在电视上播出,相比过去诸多犯罪电影,银河这部新剧的尺度温和太多。
这是一部年代剧。
它用主角故事串联时代,拍出了一部横跨香港60年发展的编年史。
有观众赐名:港版《苦尽柑来遇见你》。
杜琪峰监制《三命》,也可以对标王家卫拍摄《繁花》。
毕竟两部作品都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三命》采用的叙事方式是经典的「银河」模式。
一位主角,三种选择,三种命运走向。
概念致敬银河映像首部作品《一个字头的诞生》。
电影讲的就是一个混混,在两种选择后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而在这部剧里,不同选择造就的不同命运线,又由三个导演各自拍摄,最终组接。
这种玩法,九年前《树大招风》也已试水。
细节上,也处处勾连银河映像早期作品。
主角飞越栏杆的动作、飞向天空的红色风筝、以及各色取景......
都让人梦回那些年沉迷银河港片的时间。
《三命》与《黑社会》中相同的灶台取景地
而即便你并未看过任何银河作品,这部剧依然能激发过往回忆。
因为它选取的故事时间节点都比较特殊。
比如,股灾、回归、张国荣去世......
都是足以突破地域性的时代共同记忆。
故事开场,六十年代的香港,主角信仔出生。
此子天生羸弱,经历波折才存活下来。
信仔上中学时,喜欢上了画漫画。
而且作品深受同学欢迎。
每周一更新,就被立即传阅。
直到有一天,信仔发现自己的漫画被人私自篡改了故事走向。
气急之下,信仔决定设计整蛊,揪出篡改人。
没想到,对方是一个同样热爱画画的女孩。
信仔一时愧疚,前去女孩所在的班级道歉。
却意外得知,对方已经退学。
走出教室,信仔看到了一只飞翔的红色风筝。
他追随而去,悄然走到了命运的分岔路口。
信仔追人时,面前出现了三个选择。
剧情从此处开始,便分叉呈现一个人的三种不同命运。
第一种,信仔追上了女孩。
二人随后相约画展,相谈甚欢。
谁知女孩即将移民。
情愫刚生,就要面对分别。
临走之前,女孩鼓励信仔,要坚持画画。
梦想被青涩的爱情催化,让信仔后来一路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了漫画家。
直到多年后,二人再次重逢。
第二种,信仔没有追上女孩,却撞见了父亲出轨。
他追上去,发现母亲也在追踪父亲的外遇。
但,母亲并未爆发,反而选择哑忍。
只为日子平稳,一家人生活能继续。
为了帮母亲分担压力,信仔放弃了画画。
做上公务员,万事只求安稳。
多年后,已婚的信仔与女孩也再次重逢。
第三条,信仔未追上女孩,却意外救下了混混好友阿龙。
可事态急转,信仔救人时失手杀了人。
因不愿阿龙替自己顶罪,信仔选择自首。
几年后,信仔出狱。
由阿龙引路,走上了黑道之路。
血路中飞升的他,在帮派里站稳了脚跟。
而同样的,在一次拍卖会上,信仔偶遇了已经成为画家的女孩。
相同的起点,相同的重逢,中间的人生却天差地别。
一人三命,三命归一。
个人与城市命运互相勾连暗指,交锋出各种各样的可能。
这部剧的引进版是全集上线,而港版则在ViuTV 陆续播出。
二者有前有后,差别引来对比。
首先不难想象的删减,是各种暴力和禁忌场面。
激情戏先不提,阿龙被黑道对家杀害的过程直接跳过。
还有阿龙替信仔出气,教训一个车行老板。
抽烟和暴力威胁的画面,都未在引进版内出现。
其次,是一些灰色历史的影射。
比如信仔父亲的情人,提及自己用非常规手段来到香港。
相关台词在引进版内被删改。
还有的,就是所谓的「大尺度刺激」场面。
比如漫画家命运线的信仔,为了成功赢得出版社的主笔位置疯狂作画。
来不及吃饭,也来不及如厕。
索性坐在座位上,用瓶子解决。
这一情节,也被「消失」了。
删减自然会影响到剧情的节奏和观感。
像是有个情节,是信仔遇到父亲的情妇找上门来。
这是三条命运线都会遇到的,决定信仔一家未来生活的事件。
情妇不停上门,并非完全因为爱情。
而是身份问题无所依凭,影响了生计与生活。
因此,她才会委身已婚男人,找信仔父亲解决问题。
信仔在这个基础上才答应。
但没有了背景台词描写,这一段情节的合理性有所下降,复杂性也折损许多。
好在,这次的主题并未因为删改而受到影响。
长久以来,银河映像作品被提及的主题就是「宿命」。
无论人如何挣扎,步上哪条路,人生所遇都不会改变。
就像三条命运线的信仔,都要目睹好友阿龙死在自己面前。
这甚至可以呼应作品外的命运。
九七之后,香港导演北上,拥抱新格局。
但,杜琪峰对地域性表达和个人风格的坚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北上失败。
转过身来,又是香港电影江河日下,拍片日益艰难的境地。
人与时代擦肩的瞬间,似乎命运已经定下。
但如今,再看这样的故事,就觉得「宿命论」又不准确。
比起「宿命」,「因果」才更贴切。
《三命》里也又一次点明了这点:世事常变,但总是因果。
多年过去,鱼叔自己也体认了「因果」的份量,更深知:
成长过程决定经验,经验形成认知,认知影响决策,决策改变人生走向。
一环扣一环,看似必然,实则可调整性极大。
就像银河映像许多电影的故事结构,通常设置两个不容改变的开始与结局,但又执着于展示这两点之间各种各样的命运。
恰如人的开始与结局是生与死,但过程中活成什么样,有巨大的探讨空间。
也就是说,「宿命」和「因果」之间的差别在于,人在宏大时代的不可抗力面前,是选择屈服,还是选择抗争。
是强调天的意志,还是强调人的意志。
就像剧中,信仔虽然三条命运线都遇到了初恋,但之后的走向却大不一样。
结束这一生时的心情,也差别甚大。
戏外,银河的命运艰难是事实,那些删改带来的唏嘘挫败一如往常。
但不变之中,已经有些东西在默默改变。
坚持创作、扶持新人、回归电视、接洽内地平台......
因已种下,结果只是时间。
看到这点,就更会对尚在坚持探索的人报以敬意与期待。
另外,退一步讲,鱼叔总觉得「逆天改命」作为爽文叙事确实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