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视名嘴到跳梁小丑,“毒舌”张绍刚,终被自己的口无遮拦反噬

2025-04-23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初冬,张绍刚出现在文化类节目《故事刚刚好》的舞台上,这并非他第一次试图“复出”,却可能是最沉默的一次。

台下观众稀稀拉拉,节目播出后的评论区没有鲜花掌声,只有“别再出现了”的冷言冷语。

彼时的他,已经习惯了在舞台上“自黑求生”,身穿苏格兰裙,硬记网络弹幕里的流行语。

甚至在《吐槽大会》上自嘲:“我连辞职的资格都没有,因为我根本没职可辞。”——这话听来滑稽,却更像一句盖棺定论的自白。

张绍刚不再是那个“央视最敢说的男主持”,他成了一个靠自嘲维持话题度的“综艺余温”,曾经的荣耀不再,他却仍一次次走回镜头前,仿佛在和过往对峙。

但若要说他的“失速”只因风评变坏,未免太过草率,真正的跌落,不是突然的,而是逐级坠落,每一层都是他自己踩空的。

那一集《非你莫属》播出时,社交平台上还没有铺天盖地的弹幕,观众的评论也多集中在论坛和博客。

展开全文

一个身穿白衬衫的年轻海归站在舞台中央,自信介绍自己会多国语言、学历优异,言辞之间透着一股从容。

张绍刚坐在主持席上,眼神微微上挑,嘴角带着讥讽,不断用质疑语气追问——这学历是真的吗,语言真的会这么多,是不是背书来的?

整个过程气氛剑拔弩张,而真正引爆观众情绪的,是最后那一幕。

面对求职者突然晕倒在地,张绍刚没有起身相助,也没有表现出惊讶,而是冷冷地来了一句:“你是在表演吗?”

这句话一出,观众哗然。原本也许还有人理解张绍刚的“犀利主持风格”,但这一刻,连最宽容的支持者都沉默了。

没过几天,法国驻华大使馆发文,确认该学生学历真实,语言能力确实出众。

事件舆论彻底反转,网友从“疑似作秀”转向“无理羞辱”,而张绍刚却始终没有公开致歉。

他的“职业信誉”从此一去不复返,央视主持人的身份也随即褪去,节目团队换人,电视台悄无声息地将他“边缘化”。

这一次,他不是被推下神坛,而是从神坛上自己跳了下去,早在“晕倒门”之前,张绍刚就已经多次踩到观众容忍的红线。

一桩小事发生在某次单位聚餐中,饭局上,领导刚伸手要拿果汁,张绍刚突然伸手抢了过来,一边拿一边说:“我渴。”

此举令在场的人愣住,气氛一度凝固。连最擅长调节场面的撒贝宁都没接得上话。

这虽是小节,却极易暴露出人的本性。在公众眼里,张绍刚不是第一次显得“失礼”,而他的另一次大型“翻车”,发生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

彼时他主动请缨赴灾区做连线报道,但现场多次情绪失控、哽咽中断,导致节目连接失败,引发专业质疑。

观众不是“调侃”的对象,他们希望看到一个主持人能稳定输出信息、传递力量,而不是“失控的共情者”。

从那时起,张绍刚在人们心中的专业形象出现裂痕,这些“微瑕”或许不足以致命,却在积累观众对他的耐心。

2011年左右,他主持《非你莫属》节目时迎来一位海归女求职者刘莉莉。

对方在介绍中用词“在中国怎么怎么”,张绍刚立即“上纲上线”,指责她不用“祖国”是不爱国的表现。

刘莉莉当场驳斥,言语不卑不亢,而张绍刚却一路紧咬不放,将原本普通的语言选择强行拔高为“立场”问题。

节目播出后舆论瞬间两极分化,但主流评论几乎一边倒地批评张绍刚“道德绑架”、“上纲上线”,不少人第一次用“爹味十足”来形容他。

这场风波后,张绍刚的“敢说”标签变了味。从“犀利直言”变成“咄咄逼人”,观众对他的接受度逐步下滑。

但不能否认,他曾拥有真正的高光时刻,1999年,《今日说法》招募主持人。

彼时的张绍刚早已在传媒大学任教多年,他抓住机会脱颖而出,凭着快速反应与简洁发问的风格,迅速获得观众喜爱。

他与撒贝宁在多个节目中配合默契,成为观众心中“央视双雄”,台风干净,言语直接。“刚哥”的称号也随之而来,连撒贝宁在台下也会称他一声“哥”。

那几年里,张绍刚几乎是“央视最敢说话的人”。他的评论掷地有声,观众佩服他不随波逐流的主持姿态。

彼时他还未“走火入魔”,言语虽直却有分寸,正是这股不迎合、不讨好的气质,给了他最牢固的观众基础。

张绍刚出生于1972年,内蒙古通辽。他从小生活在管教极严的家庭。父亲对他以“棍棒教育”为主,各种锅铲扫帚都轮番上阵。

长大后,他没有选择躲避家庭压力,而是养成了不服输、抗压强的性格。中学时,王刚主持的节目点燃了他内心的梦想,从此一头扎入“主持梦”。

可惜当年主持专业未招生,张绍刚只好退而求其次报考摄影,最终在传媒大学读到研究生,成为电视学院的教师。

1996年他毕业那年,正值电视行业转型,《今日说法》的机会像天降甘霖,张绍刚紧紧抓住,开启了自己的黄金十年。

那时候的他,是无数新闻专业学生心中的榜样。他的成功似乎证明了一件事:普通人也能靠才华登上央视。

2013年,张绍刚宣布暂别主持界,转而回到传媒大学教书。然而没过几年,他又重返综艺舞台——这一次,是以“自黑者”的身份。

他站在镜头前自嘲,努力背段子,改风格、换衣服,一切看起来像极了一个“重来”的愿望。

他仍在台上,话筒仍在手里,可掌声已经属于下一代人。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文 |蔡医生健康杂谈

——完——

百度百科:张绍刚

中国青年网:撒贝宁与张绍刚狭路相逢 上演“神仙打架”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