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的纵深空间正在扩大!
近年来,综艺节目的纵深发展正在持续扩大,节目不仅从演播室到实景、虚拟镜像到实拍等多个维度不断创新,同时在文化性、创意性、艺术性、观赏性上也在不断提升。这一转变从“唯流量”到“唯质量”的根本变化,是在多元文化和精细化创作的推动下不断深化的。
文化类节目之所以长期受到观众青睐,正是因为它满足了现代人精神层面的需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通过文化节目获得知识、提升自我、获得精神滋养的渴望愈加明显。这类节目为观众带来的是对文化的深刻探索与精神慰藉,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涵盖诗词、历史、艺术、民俗等领域,深受观众喜爱。
在最近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综艺论坛上,多档文化类节目亮相,涵盖了音乐、文化、喜剧、美食等多种类型。这些节目不仅多样化,而且展现出文化类节目日益强劲的生命力,尤其是文博类和文旅类节目,仍然成为业内外的热议话题。
随着平台创作门槛的提高,文化类节目已不再局限于单纯地展示文化,而是通过创新的叙事手法、深度的跨界融合,精心呈现每一个文化点。例如,江苏卫视推出的《我在岛屿读书》突破传统读书节目形式,通过浪漫的“岛屿书屋”场景以及对书目与阅读方式的创新呈现,打破了传统节目模式,拉近了观众与文化的距离。
平台对于文化节目的热衷,也使得许多地方文化逐渐走上大舞台。优酷的《闪耀吧!大运河》通过深入运河沿线城市,探讨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这一类节目正借助“独树一帜”的地方文化和人文资源,不断推动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和IP化运作。
同时,文化类节目对于情绪价值的精准传递也成为近年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从焦虑到治愈的过程,节目通过引发情感共鸣、激发思考与感悟、提升审美趣味等多方面带给观众情感慰藉。崔燕振提到,挖掘用户情绪和行为逻辑的深度,将是未来节目创作的一大资源,而洪啸也强调,音乐综艺不仅要关注音乐本身,更要注重其中的情感价值和文化表达。
如今,文化类节目正在朝着更高质量、更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跨界合作、个性化推荐、大数据分析等方式,节目正在不断适应观众的碎片化观看习惯和多元需求,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情绪触达。随着Z时代的到来,观众对真情实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文化类节目的未来可期,创作将更加注重思想性、深度和情感的精准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