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迷暴哭!10部积压剧,王炸阵容,刘和平新作9年未播
当我们目睹《庆余年2》掀起观剧热潮时,影视圈内却暗流涌动:近十年来,数部耗资超过20亿的历史大剧却险遭“播出难”。这些拥有顶级阵容的宏大作品,有的沦为行业的“活化石”。今天,我们就来细数这些史诗级项目的生与死。
首先,我们来谈谈《北斗南箕之歌》。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历史剧界的“忒修斯之船”。编剧刘和平耗费八年时间精心打磨剧本,而导演孔笙为了该剧,甚至放弃了三部商业大剧的拍摄。尽管北魏的孝文帝改革题材较为冷门,但由于制作团队选择了在云冈石窟进行实景拍摄,制作成本飙升至3.2亿。尽管剧本经过了17次修改,仍因其所涉民族融合的敏感议题未能通过审查。
接下来是《天下长安》。正在横店拍摄的资深演员王劲松私下感慨道:“为了《天下长安》,我们准备的朝服要比《长安十二时辰》精致三倍,而张涵予所饰演的魏征造型,甚至能让历史教师潸然泪下。”这一68集的巨制因剧中描绘的玄武门之变的血腥场面,遭遇三次撤档。有趣的是,一些视频平台的AI分析显示,若删除敏感片段,该剧将简缩至42集,叙事的完整性将受到极大影响。
再来说说《霍去病》。许多年轻观众或许并不知道,张若昀为了演绎霍去病,曾在内蒙古军营特训半年,以熟练掌握汉代复合弓。然而,这部剧的制作方却因资本纠纷陷入困境,90%的战争场景采用CG替代,引发了考据党们的不满。影视博主“唐史君”尖锐点评:“一旦历史剧失去了实地取景的厚重感,仿佛火锅缺少了牛油,终究缺了一份鲜美。”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项目是姜文执导的《曹操》。这个经过12年酝酿的项目已经成为行业的一个计量单位,释义为“1曹=3年”。导演张黎坦言:“我们想要拍摄的并非权谋,而是知识分子内心的精神困惑。”这种创作理念在三国题材中是极具挑战和冒险性的。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美术团队制作的“铜雀台沙盘”,在某影视展上拍出了令人惊讶的860万元高价,充分反映出其精湛的制作水准。
此外,《大汉赋》《大唐书魂颜真卿》《阳明传》《大唐赋》《铁马冰河入梦来》,以及《大清相国》,都在描绘历史的过程中遭遇了相似的挫折。这些作品中,《大清相国》聚焦于清朝名臣陈廷敬的传记,而《铁马冰河入梦来》则描写了陆游的壮阔人生。
这些历史剧的搁浅现象,折射出影视行业深层的困境。根据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历史题材的过审率从2015年的68%骤降至2022年的29%,而平均修改成本骤增200%。当《甄嬛传》的编剧王小平在采访时形容写历史剧如同进行考古,既要追求真实,又不能过于真实,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创作者们所面临的两难境地。
在行业的转折点上,我们不禁要思考:当5.2亿历史剧迷在视频网站上二刷《大明王朝1566》,《长安三万里》的动画票房突破18亿,那些被尘封的史诗巨制是否有重见天日的机会?或许正如编剧汪海林所言:“好的剧本永远不会过时,它只是静待合适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