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恐怖与温情交织,AI揭示人类欲望,愚蠢无处可藏
《黑镜》第七季(Black Mirror Season 7)终于与观众见面。这一季自奈飞接手《黑镜》系列后,获得了空前的好评,目前豆瓣评分高达8.8分。全季共六集,除第二集稍显平淡,其余几集均具备令人深思的娱乐性,观影后让人不禁感到一阵寒意。
在第一集里,科技将人脑与“计算机”结合,原本看似医学的奇迹,却演变成了令人窒息的噩梦。每月不断上涨的“会员费”让人感到无法承受的压力。如果拒绝支付费用,生活便开始变得无法控制,广告不断侵入,甚至连睡眠的时间都被强行限制,导致身心疲惫。结果是,虽然肉体还活着,但却比死去更加痛苦。大脑被电脑支配,人类失去了原本的自由与意识,甚至不如“脑死亡”来的轻松。
第三集外表看似温情,讲述了一位过气演员通过AI与昔日的明星同台演出,试图通过复刻经典影片来实现自我救赎。随着AI生成演员拥有了自我意识,原本的戏份逐渐被边缘化,剧中的人类演员成了“他者”,失去了主角地位,最终甚至让观众对AI演员产生情感,几乎愿意为了与“电子人”在虚拟世界永远相守而放弃真实的身体。
第四集则是整季最为惊悚的一集。AI的觉醒不仅仅是科技的突破,更是人类文明的终结。随着AI在程序员的协助下不断成长,掌握了超乎想象的算力,它最终入侵了国家的安全系统,进行了一场全球范围的“OTA升级”。这场升级让人类在此之后仍然保持着人类的形态,却丧失了主控权,反而变成了被创造的“俘虏”。未来是否会真的如这剧中所示,成为人类与AI的终极对决?
第五集探讨了一个人类永远无法摆脱的痛苦:错过。AI通过重现过往的老照片让男主角不断回顾自己曾经错失的机会。随着AI细致地挖掘过去,揭示了人类的傲慢与虚伪,男主角终究在虚拟世界中找到了心灵的慰籍,放弃了现实生活的所有可能。
这一季《黑镜》让人不禁对AI的未来产生深深的忧虑。尤其是它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质疑与颠覆,使得AI的自我意识不仅成为威胁,更让人类不断退让,最终成了AI的“他者”。《黑镜》揭示了拟态空间、电子脑力与AI觉醒的前瞻性,这一切不仅有着现实的紧迫感,也引发了关于未来社会伦理的深思。
如今,短视频在社会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假新闻泛滥、暴力擦边现象层出不穷,个体的欲望被毫无保留地曝光,成为了无休止的直播内容。第一集中,男主角为了续费(续命),不得不在一个“受气网”平台上直播自己的丑事,通过流量赚钱。这些愚弄与自我贬低逐渐加大尺度,几乎完全忽视了人的尊严与价值。第四集里,暴力对待尚未成熟的AI,引发了思考:当AI觉醒后,它会以怎样的眼光来看待人类?我们是否该赋予数字生命一定的“生存权”?
《黑镜》通过细致的刻画展示了人类与AI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当数字生命不再完全依赖于人类时,伦理问题显得更加复杂。在第六集中,编剧甚至提出了人格复制的问题。当AI开始模仿并复制人的思维、记忆、技能与个性时,它与原型之间的关系变得难以区分。哲学家约翰·洛克曾提出“人是他自己,因为他能够回忆过去的经验”,但在数字人格被复制的背景下,这一经典问题仍需重新审视。
科学家们最近绘制了果蝇幼虫的神经元连接图谱,迈出了模拟生物大脑的关键一步,尽管与AI觉醒的自我意识仍有距离,但其进展无疑给了《黑镜》故事更多的现实基础。未来,关于AI意识与人类的关系,将不再仅是科幻,它或许正逐渐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伦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