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中国式家庭百态,恋综不再只谈爱?
去年,韩国恋爱综艺《恋爱兄妹》因其细腻的情感表达、温暖的亲情设定以及新颖的观察视角,震撼了内地娱乐圈,也引发了国内制作方的关注。这档综艺的版权最终被爱奇艺收购,并在今年三月推出了国产版《恋爱兄妹》。
然而,作为一档“舶来品”,国产版《恋爱兄妹》开播前就陷入了争议之中,尤其是“手足”设定是否符合我国国情,能否进行本土化创新等问题成为焦点。通过已经播出的前四期来看,国产版的表现显然在水平线上,既继承了韩版的基本框架,又进行了巧妙的本土化改良,并且加入了四组典型的中国家庭样本。除了甜蜜的恋爱剧情,节目也揭示了原生家庭如何塑造子女的择偶观念,引发观众共鸣的同时,也让人深思。
这样的设定无疑让恋爱综艺的维度得到了拓展。它不仅仅呈现爱情,还通过爱情为纽带观察亲密关系网,逐步向社会观察的方向进发。从这个角度来看,国产版《恋爱兄妹》或许能为国内恋爱综艺市场带来一剂强心针,为其注入新鲜血液。
与韩版相似,国产版《恋爱兄妹》也采取了“双线并行”的模式:一方面播放恋综中的嘉宾动态,另一方面设立“恋爱家友团”观察室,让蒋敦豪、宋妍霏、吴尊、小鹿、朱丹以及心理学家木春等嘉宾聚在一起,实时评论故事发展。节目中,四组初始单身的“手足”们要隐藏自己的兄妹关系、年龄及职业信息,三周内在同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并在彼此的观察和参与下寻找心仪的另一半。四组“手足”分别是:晓玲与汤汤(姐弟)、苏苏与哈利(姐弟)、欣欣与胖胖(兄妹)、花花与图图(姐弟)。
而作为“鲶鱼”的塔塔和泰瑞则从第三期开始加入节目,成为引发混乱的关键人物。所谓“鲶鱼效应”,即是后加入的炙手可热的嘉宾,通常以颜值、社交技巧出众为特征,能搅动现有局面并激发其他嘉宾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塔塔和泰瑞的模特身份无疑为他们带来了这一优势。
不同于传统恋爱综艺单一的恋爱线,最大的亮点在于国产版《恋爱兄妹》设定了“双线”机制,既有甜宠的恋爱剧情,又加入了亲情推理的元素,给节目带来别样的细腻内涵。手足关系是节目中的一大悬疑点,观众在猜,观察室的嘉宾也在猜,就连手足们自己也在猜,尤其在约会环节,女生们要给心仪的对象写邀请函并交给他们的手足,必须“识破”对方手足的身份,才能成功约会。
这种“猜手足”的环节增加了节目中的悬疑感与趣味感。有些手足因为长得太像而无法隐藏,比如中美混血的晓玲和汤汤姐弟,外貌几乎一模一样;有的则因差异过大而引发笑点,像苏苏和哈利姐弟,他们甚至开玩笑调侃彼此“长得这么不像,真的能猜对吗?”
隐藏手足关系也为恋爱中的互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是尴尬的,像手足们亲眼目睹彼此撩汉的情形;有时是刺激的,像哈利就因与苏苏的互动,被其他异性误认为竞争者;也有温情的一面,图图建议花花和汤汤多接触,胖胖以“大舅哥”姿态考察哈利是否真心待妹妹。
从节目效果来看,手足关系的加入为恋综注入了新鲜元素,使得《恋爱兄妹》不仅仅是简单的恋爱故事,它还蕴含着浓厚的亲情氛围,成为内娱恋综中独具特色的一档。
与韩版相比,国产版《恋爱兄妹》显著减少了“骨科”元素。韩版中,很多镜头强调了兄妹之间的暧昧,而嘉宾们也在镜头前展现亲昵关系,甚至有观众嗑“骨科”CP。相比之下,国产版通过弱化这一元素,避免了伦理争议,并更真实地呈现了手足之间的关系。
两档综艺的区别也体现在节目风格上。韩版更注重浪漫化表达,打造温馨的氛围,而国产版则倾向于呈现更接地气、更真实的情感,避免虚构的理想化情感,挖掘恋爱中的“活人感”。
另外,国产版的家庭背景更具典型性,包括两组完整家庭和两组离异家庭,展现了不同家庭结构对子女性格的塑造。例如,晓玲和汤汤的高压家庭教育让他们相互间充满竞争感,而苏苏和哈利则在欢乐家庭的影响下,关系更加轻松和谐。花花和图图则在重男轻女的家庭环境下,经历了更深层的心理创伤。胖胖和欣欣的父母离异,也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形成了较强的独立性。
通过手足之间的互动,节目揭示了家庭教育对个人性格的塑造,几乎每个细节都能反映出他们的原生家庭。正如有观众所说,这档综艺更像是一部“家庭百态纪录片”。
最终,国产版《恋爱兄妹》不仅通过亲情线拓宽了恋综的维度,还深入探讨了爱情的本质是否与亲情相似。它展示了如何在复杂的情感环境中寻找到更真实、更深刻的人际关系。通过真实呈现嘉宾的多面性,节目赋予了观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也让恋爱综艺呈现出更多的“人味”。
不过,鉴于韩版因嘉宾“演戏”而导致的口碑下滑,节目组仍需警惕嘉宾的真诚度问题。如果能保持真实并规避“演子”现象,国产版不仅能够立足当下,更可能超越韩版,成为更加受欢迎的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