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追剧】《以美之名》:在无序的世界里有序地生活

2025-04-07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岩石花述》的最新一期邀请了李翊云做嘉宾。在两人的对话中,李翊云说了一句让人深思的话:“我们生活在一个无序的世界中,尽力按自己的方式过一个有序的生活,这是我们一生中最难也最重要的课题。” 这句话不仅与《以美之名》的剧情发展相契合,也反映出其中无处不在的矛盾和冲突。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些难题似乎永远无法跨越,有些事情和人,或许永远无法原谅和释怀。

接下来,来聊聊第10至13集的感受吧。

为了增加流量、维持和谐,周静雯精心设计了一场直播——“整容寻子”。这一出戏讲述了60岁的刘新芳为寻找失踪了15年的儿子,成为直播间的焦点。刘新芳那充满母爱的眼神以及为儿子付出的坚持,让人不禁为之动容。而更让人疑惑的是,15年过去了,儿子真的会不认得自己亲生母亲吗?整容这个决定的背后需要极大的勇气。

随着话题的热度急剧上升,刘新芳终于见到了她失散多年的儿子!她的梦想也成真了,还见到了自己偶像!这故事简直就是圆满的典范!

然而,设计好的剧情总是有终结的一刻。就在刘新芳的整容伤口还未拆线时,那位“儿子”完成了任务后再次消失了。刘新芳陷入了自欺欺人的状态,拒绝面对现实,甚至因此上演了一场大戏,咬伤了周静雯的胳膊。

真相往往更加令人不忍直视。原来,刘新芳一直希望儿子能考上好大学,却对他追寻音乐梦想的热情加以否定和打压。痛苦不堪的儿子最终选择离家,背着吉他远走他乡,再也没有回来。

我们常常见到父母将孩子塑造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样,控制欲强的父母往往让孩子心力交瘁,这种伤害或许永远无法抚平。

不过,周静雯无疑是好心的。在刘新芳看不见的地方,她为刘新芳传递了儿子的消息,希望能够帮助她。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有些事注定只能自己去接受和疗愈。

周静雯,或许有时也有一种“圣母心”。她似乎总是希望为他人撑起一片伞,也许是因为自己曾经在风雨中淋过,才更想为别人遮风挡雨。

李翊云在《岩石花述》中的话语同样适用于郝心。

郝心的故事就像一个“不完美的受害者”,它触动了我们对社会冷漠与自私的反思,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是非不分的时代。故事的关键人物郝心,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在夜店蹦迪,穿着露脐小背心和超短裙——这成了她受害的“原罪”。某个男人在她拒绝他的骚扰后,愤而泼硫酸毁容。令人气愤的是,网评却对郝心冷嘲热讽,甚至指责她“活该”——这简直令人心寒。

然而,郝心并没有被击倒,虽然脸上被烧伤的伤疤无法遮掩,但她依然坚强地继续生活。她戴上口罩,用它遮掩伤口,依旧在教孩子们跳芭蕾,依旧是他们心目中的大姐姐。

乔杨的魔力,不仅体现在她的专业上,更在于她那种独立且傲然的气质。她以一种坚韧的力量感染着患者,给他们带来希望。郝心在乔杨的支持下站起来,摘下口罩,勇敢地接受挑战。

郝心曾问自己:“如果那天我没有去夜店,如果我没穿那件衣服,如果我没玩到那么晚,事情会不会发生?”她的疑问,正是许多不完美受害者的心声。她们往往会把过错归咎于自己,怀疑自己,直到最后陷入绝望。

而对我而言,我只是希望这段故事能够为更多人敲响警钟,真正反思并尊重每一位女性,辨别什么才是真正的恶。

郝心最终选择面对自己,她说:“不过现在我都不在意了,我接受了,或者说,我只是一个不幸的普通人。普通人的生活嘛,就是起伏不定。工作丢了,再找就是了。”

她的伤痛是否真正痊愈?未必。她依然要承受那些无法忘却的伤口,就像李翊云所说:“痛苦的状态也许会长久,但痛不欲生的感觉终会过去,向前走,不要停,不要回头。”

故事中,周静雯和她的母亲的纠葛同样充满了波折。小时候,周静雯因为一个小错误被母亲狠打。后来,她经历了大学的痛苦与家庭的打压,甚至用五百元钱逃离了家庭。她的成长充满了艰辛。

然而,周静雯的内心始终承载着沉重的过往,这些过往像刺一样在她心中无法拔除。她最终决定见母亲一面,企图用十万元彻底断绝关系。然而,面对母亲和弟弟的出现,她不禁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从这个家庭中彻底解脱?

而对于丈夫,她始终有着深深的不信任,即便他是她最亲近的人。她的隐瞒与恐惧,似乎是她内心自卑的一种表现。

乔杨则不同,她的豁达与坦然让人羡慕。她从不为外界评价所困扰,专注于自己的职业与生活。她的自信与自爱,让她可以从容面对一切挑战。她认为,“患者才是我的终极评委,别人不重要”。

渡边淳一曾说过:“只要拥有钝感力,再痛苦的事情也能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因素。”乔杨无疑具备这样的力量,她的内心坚韧而强大,完全不被他人眼光左右。

她与周静雯的最大区别,在于周静雯一直处于自我保护的状态,而乔杨则以一种自信的态度,坦荡地走在自己的路上。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