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结婚,52岁丧子,57岁丧夫,晚年独居,老戏骨凌元一生太苦了
老戏骨们为何如此备受尊敬与喜爱?不仅因为观众们的情感寄托,更在于他们身上藏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凌元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在银幕上奉献了无数经典角色,但她的私人生活却充满了艰辛与不幸。晚年,她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儿子,还丧偶,孤独地度过了晚年。即便如此,每次站上舞台,她依旧对着观众展现微笑。她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说到凌元,许多人都会想到她所演的母亲角色,她一生扮演了无数的“妈妈”,直到1977年参演电影《黑三角》,她的人生演绎了一次大反转。当年,北影厂拍摄反特片,故事讲述了公安与间谍之间的智勇对决,导演找她演国民党特务“于黄氏”。她得知后皱了眉头,毕竟她一生大多扮演的是英雄母亲,突然让她演坏人,她担心观众认不出她的“脸”。导演劝了许久无果,最后厂长汪洋亲自找她说理,她才同意接下这个角色。
这是她首次挑战这种角色,内心没底的她跑去看相关的反特片,还翻阅小说研究角色。为了让角色更加逼真,她甚至学会了抽烟,虽然烟雾让她呛得眼泪直流,手也抖得拿不住火柴。拍摄时,她全身心投入,将“于黄氏”演绎得活灵活现,眼神狠厉、毒辣,整个人带着一种骨子里的凶狠。电影一上映,全国观众都被她的表演震撼,那种透过门缝偷看的眼神成了不少小孩的噩梦。她的这角色让她名声大噪,但也让她第一次尝到了演戏带来的麻烦。
凌元的坚韧与毅力,与她早年的经历密不可分。她出身并不富裕,父亲是银行职员,爱听京剧,常带她去看戏。小时候,她便迷上了戏台上的唱腔。1931年,东北发生变故,父亲失业,一家人生活拮据。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她14岁便开始在医院做护士,赚些钱补贴家用。尽管如此,心中对艺术的热爱并未熄灭,后来她考入当地的艺术协会,从此踏上了演艺之路。
那个时代东北动荡不安,但凌元并未被吓倒,反而与地下组织合作,冒着生命危险送情报、救人。后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她毫不犹豫地加入,并最终调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她没有依靠任何后台,一直靠着自己的努力,在演艺圈打拼。即便历经种种苦难,她依然顽强生存,积累了足够的底气,度过了许多困境。
32岁那年,凌元终于遇到了自己心爱的男人,那时正好是1949年。她和丈夫都已不年轻,婚期也算得上是晚婚。他们因拍戏认识,戏一拍完,感情便悄然滋长。秋天,他们在长春结婚。婚后,两人一起调入北影厂,凌元继续演戏,丈夫则担任导演,日子过得紧凑却充实。
他们有了四个孩子,家里变得更加热闹。为了照顾孩子,凌元的母亲从老家过来帮忙,家里还请了一位河北来的保姆。为了节省空间,9口人挤在4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凌元和丈夫将床让给保姆母女俩,自己则住进浴室改建的小屋里。即便如此,她依然坚强地撑起这个家,拍戏时工资微薄,生活压力极大。她常常拿着剧组发的馒头回家,给孩子们充饥,衣服更是难得有一件像样的。
生活虽艰难,但凌元与丈夫李恩杰同甘共苦,一同度过了许多难关。然而,命运却一次次对她开了残酷的玩笑。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凌元与丈夫因为过去的事情频频受到批斗,身心疲惫。她始终保持着低调与谦逊,但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她的大儿子被诊断出脑瘤,虽然她拼命请求放假回家,却依然未能及时赶到,最终儿子去世。几年后,她的母亲也因病去世,而丈夫也因病突然离世。凌元的内心几乎被摧残得空洞,但为了留下三个孩子,她咬牙坚持。
凌元的演艺生涯贯穿了她的一生,她一直没有停下过拍戏的脚步。即使在她退休之后,她仍然活跃在片场,90岁时还参与拍摄《九九艳阳天》和《新甜蜜的事业》。她的表演始终精准、简洁,始终没有任何特殊待遇。尽管她的孩子们希望接她去一起住,她却始终拒绝,觉得不想麻烦他们,宁愿独自一人生活。
她不请保姆,自己去超市买菜、做饭、洗衣,生活俭朴,每每有打折商品,她也会去凑热闹。尽管退休金丰厚,她仍然省吃俭用,攒钱补贴孩子们的生活。她常常告诉孩子们:“你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不用老惦记我。”
凌元的晚年生活充实而自在,身体依然硬朗。直到2012年,她被查出患有绝症,95岁时安然离世。临终时,她脸上依旧挂着微笑,称自己将去天堂与丈夫重聚。凌元这一生,尽管苦多乐少,但她始终凭借坚强的意志撑到最后,演戏演到老,日子过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