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北影、长影各有3位当家花旦,哪方星光更耀眼?
在五、六十年代,北影和长影各自的三位“当家花旦”无疑是那个时代的银幕女神。她们各自凭借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当时电影界的风向标。在1960年代举行的“22大明星”评选中,北影和长影分别有两位演员入选。究竟谁的明星效应更强、更耀眼呢?
首先来看看北影的三位当家花旦——于蓝、谢芳、俞平。
于蓝,1921年出生,1949年凭借电影《白衣战士》踏入银幕。五、六十年代是她演艺事业的黄金时期,曾参演《翠岗红旗》《龙须沟》《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多部经典影片,成为北影的首席花旦。在《革命家庭》中,她精准刻画了周莲的情感波动与思想转变,细腻入微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心,也凭此片获得了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在《烈火中永生》中,她将江姐的革命情怀诠释得淋漓尽致,塑造了一个经典的银幕形象。1962年,她也成功入选了“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列。
谢芳,1935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59年参演首部影片《青春之歌》而一举成名。该片改编自杨沫的畅销小说,讲述了女性林道静的革命历程,谢芳因此迅速走红。1963年,她与孙道临、上官云珠等大牌演员一起主演了电影《早春二月》,在片中饰演活泼开朗的女孩陶岚。1965年,凭借在谢晋执导的《舞台姐妹》中的出色演绎,她塑造了刚正不阿、忠诚正直的女主角竺春花。谢芳虽然五、六十年代只拍了三部影片,但她的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觑,最终也成为了“22大电影明星”的一员。
俞平,1940年出生于重庆北碚,1959年高中毕业后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成为演员。她的银幕处女作是影片《红旗谱》,在片中饰演农村少女春兰,表演自然质朴,形象生动鲜明。此后,俞平参演了《暴风骤雨》《耕云播雨》《汾水长流》《小二黑结婚》等多部影片,逐渐成为北影的当红新星。
接下来,看看长影的三位当家花旦——张圆、金迪、卢桂兰。
张圆,1926年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1955年凭借影片《祖国的花朵》首次亮相银幕。接下来的几年里,她参演了多部影片,塑造了多个经典角色,如国民党女特务邱涤凡、家庭主妇何慧英、红军组长董永贞等。她的表演风格朴实细腻,生活化且自然,成为了长影厂的代表性女演员之一,并被评选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
金迪,1933年生于上海,1958年参演首部影片《花好月圆》,饰演一位典型的农村媳妇袁小俊,迅速获得观众喜爱。接着她又参演了轻喜剧《笑逐颜开》,为自己打下了坚实的银幕基础。1959年,金迪主演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大获成功,她在片中饰演的聪慧、阳光的女主角孔淑贞,成为一代人心中的青春象征。凭此角色,金迪也入选了“22大电影明星”。
卢桂兰,1941年出生于山西,1959年参演长影的体育题材影片《冰上姐妹》,凭借清新的气质和自然的表演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成为影坛新星。随后她参演了《昆仑铁骑》《女跳水队员》《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等影片,逐渐成为长影厂的另一位当家花旦。
看完这六位演员的传奇经历,大家是否有了自己的看法呢?在五、六十年代的电影界,北影和长影的明星们谁才是真正的璀璨之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