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之名》第5集高能,姚晨贾静雯飙戏,探讨美与营销塑造
4月1日晚,电视剧《以美之名》在东方卫视迎来了第5集和第6集的播出。特别是在第5集,剧情发展掀起了一波“高能时刻”,其中的探讨深刻且充满思考,值得深聊一番。据酷云实时收视率数据显示,东方卫视在该集播出期间,成功实现了卫视同档期收视的领先,姚晨与贾静雯的“美”学对决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第5集的剧情中,姚晨饰演的乔杨在三院辞职后,选择加入了格慕整形医院,这是一家民营整形机构。在这里,乔杨首次担当主持,组织了一场针对于眼角整形的手术咨询。她通过助理召集了所有准备做手术的女性患者,告知她们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并指出其实她们已经非常美丽,根本不需要再做眼角手术。乔杨的这一番话,引发了患者们的不满和混乱,很多人要求退费,医院因此陷入了混乱的局面。
在这一情节背后,姚晨和贾静雯两位角色围绕“美”的本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姚晨饰演的乔杨坚持认为,天然的美才是最珍贵的,强调不应让人们冒着手术风险去追求过度的外貌改造。而贾静雯饰演的角色则持相反意见,认为每个人都有权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美,整容手术不过是她们向更高层次的美迈进的手段。乔杨进一步提出,这种由整形机构制造的美,并非自然存在,而是通过商业化的运作强加给了消费者,如果没有这些商业化的塑造,大家根本不会形成如今的审美标准。
贾静雯角色则对这种“商业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这种塑造本身并没有错。两人之间关于“美”与“商业化营销”的辩论,构成了剧中一大亮点,极具讨论价值。这场戏在剧集的结尾处达到高潮,呈现了深刻的医学悖论问题。优秀的医疗题材剧集,往往会通过这样复杂的视角冲突,引发观众的深思。在这部剧中,无论是哪一方的观点,都有其道理,且都值得认真倾听;然而,这两者始终在对立中辩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回溯人类对美的认知,无论是通过油画、雕塑,还是历史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美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对美的定义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演进。如今,很多美的标准已经被商业化的审美塑造所影响,尤其是在影视行业,瘦削的身形往往被视为美丽的象征,许多女性也在追求这一外貌标准。
此外,《以美之名》还探讨了鼻部整形的问题,许多整容手术专门针对鼻子的美感进行调整。事实上,不仅仅是整形机构,商业广告也在不断塑造我们对美的认知。例如,许多广告中强调女性的“长腿美”,甚至通过修图让腿部显得更修长,从而引导大众认为,拥有大长腿才是美的标志。
商业与美之间是相互交织的。商业的不断发展需要迎合大众对美的认知需求,而商业化的审美标准也塑造了我们对美的定义。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商业发展在推动自己的盈利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很多关于美的范本,最终这两者共同决定了人类对美的认知和发展方向。
因此,当消费者选择根据这些商业定义去整容时,问题便浮现出来——整容后的鼻子真的是更美了吗?自然主义者或许会坚持认为这种整容并不符合美的本质,但在大众审美的大环境下,整容后的外貌确实带给了更多人愉悦的感受,甚至整容者自己也可能因此感到更加美丽。
影视行业往往不愿直面整容这一话题,但实际上,它又是整容最为频繁的领域。许多导演一方面声明自己的电影拒绝整容,但在下一部作品中,却挑选了经过整容的女演员。这使得美与商业营销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当电视剧通过双女主的方式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时,它便赋予了剧集更多的深度与价值。(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