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未能打动人心的狩猎——《猎人克莱文》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美国电影《猎人克莱文》。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为 *KraventheHunter*(2024),在港版被称为《狂兽猎人格力文》。作为索尼蜘蛛侠宇宙(SSU)系列的第六部,也是最终一部,《猎人克莱文》讲述了谢尔盖·克拉维诺夫的起源故事。虽然“克莱文”这个名字对大众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他的绰号“猎人克莱文”却为人熟知。他是俄罗斯黑帮大佬尼古拉·克拉维诺夫的儿子,在一次意外中获得了超能力。原本,他本可以继承父亲的黑暗事业,但他选择了成为一位“猎人”,专门打击犯罪和偷猎者。尽管如此,命运并未善待他。随着亲兄弟被绑架,克莱文不得不与父亲联手,重新审视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同时迎来新的敌人。
电影一开始的越狱场面让人充满期待。克莱文在俄罗斯监狱的紧张越狱,充满暴力美学,亚伦·泰勒-约翰逊的动作戏也非常利落,展示了克莱文作为超级猎人的强大能力。这个开场似乎让人误以为,索尼终于找到了他们的“金刚狼”。然而,这种紧张感很快就被闪回打破,影片带领观众回到克莱文的童年,开始讲述他的成长故事。这个部分节奏拖沓,频繁的闪回让观众感到迷茫。虽然电影试图通过这些回忆揭示克莱文的内心世界,但这些情感的呈现过于表面和仓促,人物动机和情感显得浅薄,明显缺乏深度。
《猎人克莱文》试图将犯罪活动、家庭剧和超级英雄元素混合在一起,但最终显得杂乱无章。影片的叙事结构就像三条拉得过紧的线,尽管试图将它们连接,却始终无法达到平衡。角色众多,支线过多,主线被压得几乎无法呼吸,导致整个故事失去了焦点。
克莱文这个角色本身有很大的潜力。他是一个典型的反英雄,内心充满了与自我和父亲的冲突,试图摆脱父亲的阴影。这个本该成为电影情感核心的部分,由于篇幅的限制,父子间复杂的情感未能得到充分展现,最终只是浅尝辄止。
在角色塑造上,电影也存在问题。亚伦·泰勒-约翰逊和罗素·克劳的表现尚可,但其他角色却显得十分空洞。卡吕普索几乎没有任何发展,几乎成了一个工具人,完全没有人物的层次感。德米特里的转变也令人摸不着头脑,一个懦弱的歌手突然变成冷酷无情的反派,完全没有铺垫,缺乏逻辑。犀牛和异客这两个反派角色的设定也显得非常草率,甚至连他们的死亡都显得匆忙,仿佛只是编剧随便写的草稿。影片没有深入挖掘这些反派的背景和动机,使得他们在故事中显得极其薄弱,甚至让人觉得他们只是为了填充时间而被匆忙安排上场。
尽管如此,影片的动作场面仍然是其中的亮点。导演J·C·陈多尔展示了不错的才华,许多场景紧张刺激,充满创意。例如,克莱文在伦敦街头追逐反派的场景,以及与犀牛的丛林对决,都令人热血沸腾。然而,电影过度依赖CGI效果,导致一些动物和场景的质感显得不够真实,仿佛从虚拟世界跳出来一样。而且,部分动作场面的剪辑显得有些混乱,镜头切换太快,导致观众难以跟上节奏,动作部分因此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感。
影片与蜘蛛侠的联系仅体现在克莱文的幻觉中。当克莱文被异客的毒镖攻击,陷入幻觉时,他的“最可怕的噩梦”便是成千上万只蜘蛛爬满他身体,这算是对克莱文与蜘蛛侠长期竞争的一个致敬。
影片的另一个细节值得一提。在片头,谢尔盖被狮子带走时,他的手无力垂下,缓缓掠过麦秆,这一幕显然是对《角斗士》(2000)中罗素·克劳经典场景的致敬。
总体来说,《猎人克莱文》是一部令人失望的电影。尽管演员阵容强大,动作场面也有不少亮点,但剧本的混乱、角色动机的模糊以及特效的浮夸,使得整部影片缺乏深度。影片虽然尝试讲述一个复杂的故事,却最终落入浅薄的困境,未能真正打动观众的心。克莱文这个角色本应更具内涵,但电影未能展现出他的层次,反而让他显得如同一个符号。即便依托漫威宇宙这个强大的品牌,影片最终未能有效利用这一资源,反而显得苍白无力。对于部分漫威迷来说,影片可能仍具一定吸引力,但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这部电影最多只是让人感到困惑和乏味。原本有潜力成为索尼蜘蛛侠宇宙的标志性作品,最终却成了一部平庸的超级英雄电影。
在野心与平庸之间迷失,这是一场混乱浅薄的狩猎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