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林寺到《棋士》:王宝强的逆袭,藏多少不为人知的“狠劲”?
导语:婚姻破裂后低调了整整七年的他,终于带着新剧横空出世,曾被冯小刚称赞为“天生演员”的王宝强回来了!
王宝强的传奇经历起源于河北邢台的一个贫困农村家庭。6岁那年,他因一部电影《少林寺》点燃了做演员的梦想,8岁就离开家乡,前往嵩山少林寺成为了一名俗家弟子。在少林的六年里,他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练功,冬天里在凛冽的寒风中完成了相当于半程马拉松的30公里长跑,晚上还要认真复习功课。这段艰苦的磨练,不仅培养了他的坚韧不拔的意志,更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如功夫,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多年之后,当他在《士兵突击》中喊出“不抛弃不放弃”时,观众仿佛看到了那个在少林寺拼命奔跑的小伙子。
20岁时,王宝强带着500元的身家闯入北京。他经常在北影厂门口等候群演的机会,住在地下室,啃冷馒头,甚至为了生存不得不去施工现场搬砖。2002年,命运的转折悄然降临,导演李杨在为电影《盲井》选角时发现了他那双“心灰意冷”的眼神。在拍摄过程中,矿井发生坍塌,其它演员纷纷逃离,唯有王宝强坚持到最后。这份拼劲不仅让他赢得了金马奖最佳新人奖,还引起了冯小刚的关注。随后,他在《天下无贼》中饰演的“傻根”一角令人印象深刻,冯小刚更是直言:“他不是在演傻根,他就是傻根。”
2006年的《士兵突击》使得“许三多”一角成为全民励志的象征。为了演好这个角色,王宝强在军营集训时遭到嘲讽,认为他“根本不像士兵”,但他用333个腹部绕杠的实拍镜头赢得了观众的认可。然而,2016年的婚变风波以及导演处女作《大闹天竺》的低评分(豆瓣3.7分)把他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金扫帚奖”,他成为唯一亲自上台领奖的一线演员,坦白表示:“我要尊重电影,接受批评。”
在沉寂的岁月里,王宝强选择用作品来反击。2023年,他自导自演的《八角笼中》逆袭,以21亿票房的佳绩让人刮目相看,电影中那个拼搏奋斗的格斗少年,何尝不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如今他携犯罪悬疑剧《棋士》重回荧幕,在剧中扮演游走于违法边缘的围棋老师崔业。他与警察哥哥(陈明昊饰)上演惊心动魄的黑白对决,戏外,他如同棋子一般在命运的棋盘上进行博弈:从少林寺到金马奖,从群演到制片人,从婚姻破裂到票房黑马……
他曾表示:“做人行得正,就不怕影子斜。”正是这种朴实的态度,使他在喧嚣的娱乐圈中独树一帜。在拍摄《棋士》的过程中,他为了更好地理解角色,跟随围棋大师潜心练习数月,甚至通过棋理反思人生:“有时看似走投无路,换个角度也许就是活路。”就像他的人生——没有专业背景,却凭借草根出身的“笨功夫”杀出了一条血路;遭遇重创,却将痛苦炼就成了保护盔甲。
此时的王宝强不再是憨笑的“傻根”,也不是铁血的“许三多”,而是一个在善恶边缘苦苦挣扎的复杂角色。他感慨道:“戏如人生,但生活比戏剧更为艰难。”从少林寺走到《棋士》,46岁的他依然用最笨拙但最真诚的方式与命运进行着搏斗。
(注:本文部分细节取自王宝强自传《向前进》及公开采访,电视剧《棋士》的资讯综合自央视及出品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