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85花掉队最严重的是戚薇
在2011年,戚薇、唐嫣、杨幂和刘诗诗凭借“国剧四小花旦”的名号站稳了行业的巅峰,那时,她们手握着现象级的作品。从《仙剑奇侠传三》到《夏家三千金》,每一部剧都成为观众记忆中的经典之作。然而,十多年后,杨幂活跃于资本运作领域,赵丽颖凭借现实题材作品斩获多个主流奖项,而唐嫣则在王家卫作品的加持下重新走红。与之相比,戚薇的职业轨迹却逐渐偏离了演员的赛道,成为“85花”中转型最具争议的人物。
戚薇的崛起堪称跨界的典范。2011年,凭借《夏家三千金》中的“恶女”形象,她一夜成名。剧中,她把偏执和脆弱融合,极具张力的表演加上亲自演唱的主题曲《太过爱你》,使她在“剧歌双爆”中大放异彩。此后,她与袁成杰组成的“男才女貌”组合,以《外滩十八号》席卷了音乐市场,成为影视歌三栖的顶级流量。彼时的戚薇,与杨幂的《宫锁心玉》、刘诗诗的《步步惊心》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并被视为“85花”中最具突破潜力的黑马。
2018年,戚薇的《北京女子图鉴》被认为是她的转折之作。剧中,她饰演北漂女性,努力突破偶像派的标签,虽然这部剧引发了短暂的热议,但由于后续作品表现平平,未能延续这一势头。与此同时,赵丽颖凭借《风吹半夏》和《幸福到万家》完成了从古装剧到现实主义剧的成功转型;唐嫣在沉寂三年后,通过《繁花》中的“汪小姐”形象大幅度颠覆了自己。而戚薇的《你好,安怡》和《一起深呼吸》则因剧本薄弱和表演方式单一,常被评价为“悬浮的职场精英”。表演导师刘天池曾指出:“演员需要通过生活沉淀来深挖角色”,但戚薇始终被困于“飒爽御姐”的固有形象。
资本对“爆款制造机”的追逐,使得“85花”的影视资源逐渐呈现出马太效应。赵丽颖与郑晓龙、王家卫等导演合作,唐嫣则借助《繁花》搭上顶级制作团队,而戚薇的剧集多集中于中小成本项目,合作演员如杨祐宁和马天宇等,难以形成强大的收视号召力。即便在综艺领域,她的《浪姐》和《妻子浪漫旅行》虽然保持一定的曝光率,但未能像杨幂的《密室大逃脱》那样,与其主业形成联动效应,反而加速了“演员身份”的弱化。
戚薇的掉队折射出了娱乐圈的残酷法则:在流量不断更迭的环境中,缺乏代表作品支撑的艺人,最终注定会被边缘化。当其他“85花”通过《知否》或《玫瑰的故事》等作品构筑起坚固的护城河时,戚薇的曝光更多依赖“冷白皮”营销和直播带货话题。尽管这种“话题换热度”的策略短期内奏效,但也让行业逐渐将她定位为“综艺咖”,限制了她获取更多影视资源的机会。正如网友所言:“当‘戚哥’在直播间游刃有余时,‘夏友善’的锋芒早已褪色。”
“85花”群体的分化,本质上反映了艺术追求与商业逻辑之间的博弈。赵丽颖凭借“剧抛脸”的演技斩获主流奖项,刘亦菲依靠国民情怀稳固了“神仙姐姐”的地位,而戚薇的经历则警示我们:在行业的洗牌期,缺乏持续作品与精准人设的艺人,即便拥有流量密码,也难以抵挡时代的冲刷。或许正如《北京女子图鉴》中的一句话所说:“选择向上攀爬的姿态,比站在哪里更重要。”对于演员来说,每一次转型都是与时间的博弈,而成功的筹码永远是作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