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昆:别墅被拍卖,退休金2500,59岁无儿无女为夫还债,现怎样了
杨昆,曾经是荧幕上大放异彩的明星,如今却生活在上海的角落,月收入仅有2500元,艰难度日。她的生活堪称与荧幕上的光鲜形象大相径庭。究竟是什么让她走到了这一步?
**一、从云南到上海**
许多人熟悉杨昆,印象中她在电视剧里总是饰演着婆婆、妈妈等角色,口音也带着浓厚的上海味。但其实,她是云南昆明人,出生于1961年。她的父亲是一名话剧团演员,母亲是一位歌手,家庭里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年幼的杨昆便常随父母在文工团中游走,亲眼见证演员们的表演,天生的模仿能力让她也学会了演戏。
从小她便展现出非凡的才能,记得她甚至能一字不落地把《红灯记》唱出来,这让她的父母既骄傲又欣慰。在父母的鼓励下,杨昆开始正式接受艺术训练:母亲教她唱歌,父亲教她表演。时光飞逝,到了高考时,杨昆决定追随自己的梦想,选择了上海戏剧学院。
虽然父母在行业里经历了不少艰辛,他们更希望杨昆走一条更稳妥的道路,但她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凭借天赋和扎实的基本功,杨昆顺利进入上海戏剧学院。大学时期,她勤奋努力,向前辈们学习,不仅注重形体训练,还借鉴电视剧中的演技技巧。她的同班同学如大宋佳等人,显然更符合主流审美,早早便开始接到剧本,而杨昆却依然在等待机会。
她没有放弃,在剧组中跑龙套,积极展示自己,想要让导演们记住她。她的付出逐渐得到了回报,但尽管如此,杨昆的演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二、从新人到“婆婆妈妈”专业户**
杨昆早已预料到,由于外貌原因,她的演艺道路会受到一定限制。但她从未意识到外貌对娱乐圈的影响竟然如此巨大。毕业后,她试图通过跑龙套和在各剧组之间拼搏争取机会。终于,在1989年,她在《16岁的雨季》中成功扮演了童老师一角。虽然不是主演,但她的表现引起了一定关注。
1993年,她在《洋行里的中国小姐》中出演了靓丽的小姐宁杰,尽管她拿到了金鹰奖最佳女配的荣誉,观众却普遍觉得她更适合演婆婆妈妈这类角色。随着这一角色的定型,杨昆的戏路变得更加局限,许多剧本不再给她更多转型的机会。
此后,她决定接受这一现实,成为行业内公认的“妈妈专业户”。电视剧如《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欢乐颂》等作品的播出,进一步巩固了她在圈内的地位。即便是同一类型的角色,她也能根据剧本需求,演绎出不同的性格和特点。
**三、事业与个人生活的矛盾**
或许正因杨昆在荧幕上演了太多的母亲角色,现实中,她却始终没能体验到母亲的角色。虽然她在90年代末结婚,但一直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事业。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推迟生育。没想到,这一拖就是好多年,等到她准备喘口气时,却发现自己已错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着事业上的拼搏。
然而,生活并不如她所愿,她未曾察觉的是,丈夫的生意遭遇失败,债务缠身。在帮助丈夫度过困境的过程中,杨昆不仅倾尽积蓄,还主动提出卖掉他们的别墅。然而,法院拍卖之后,她才发现自己空空如也,过度投入工作的她,几乎没给自己留下什么。
如今,杨昆每月只有2500元的退休金,上海高昂的生活成本让她勉强度日。她尝试了通过直播来补充收入,然而设备简陋,观众稀少,带货的效果并不理想。
对比同行,杨昆的生活显得格外潦倒。或许她曾后悔没有选择生育,后悔没有为自己留下依靠,但她依旧没有放弃生活。无论是演戏还是尝试直播,杨昆始终坚信,只要有机会,她就会继续努力,不怕前路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