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复仇剧,景甜重生的《似锦》比陈都灵反杀的《雁回时》差哪了
从《雁回时》到《似锦》,我们究竟在反抗什么?
这两部同期放映的古装复仇剧,犹如两花一边是一颗精准射中的子弹,而另一边则是一场无尽的内耗。
在《雁回时》中,陈都灵饰演的庄寒雁毫无疑问是新时代的女主,她光脚在十厘米厚的雪地里大步杀回庄府,令实习生不禁高呼“庄姐教我搞职场整顿!”——没有金手指,没有贵人相助,唯独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而邻居《似锦》中的姜似,景甜的表演令人感到越来越憋屈:重生前被渣男欺骗婚约、被家族出卖,重生之后依旧要乖乖等候男主来收拾残局。
《似锦》的失败在于其职场剧的构造模式。姜似重生后仍需要依赖男主来搭救,长公主以为蟒纹香炉便能暗示其野心,实际上却毫无压迫感。更为讽刺的是,剧版将原著中用蛊术让渣男陷入疯狂的经典场景改编为无关痛痒的争吵——就如同领导在年会上强迫我们表演诗朗诵,没有展现个人风采,却把自己的无知赤裸裸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对比之下,庄寒雁真是现代职场抗争的教科书。她不仅能文能武,直面对手,甚至能将天花痘痂塞进二姐的枕头——没有重生又如何?遵循规则的人,实际上就是自己的外挂。
在《似锦》中,姜似忙着拯救家庭,却没有足够的觉悟,长公主想操控政局却不施展任何权术,姜父随时可能变脸,而主角们则显得特别担心观众无法看到他们的光环。这种“虽然……但是……因此……”的幼稚逻辑,连新来的实习生写的周报都要更加严谨。
而在《雁回时》,几乎每个人都在精明地智斗,庄寒雁的每一步都有“用户数据”的分析支撑:试探周姨娘时假装的恭维,利用精神失常的主母传递证据,甚至在雪地里赤脚站着,亦是一种孤注一掷的清醒。当70后的观众对姜似的“顾全大局”感叹不已时,95后的观众早已在庄寒雁撕裂族谱的激烈场景中找到了情绪的释放——如今的观众已厌倦了“圣母式女主”的自我感动。
《似锦》勉强得到了5.7分,这实际上是观众对“伪成长”的拒绝;而《雁回时》则猛飙至9.6,毫无疑问是对“智性爽感”的认同。在这个连工资都无法买来尊严的时代,我们要的不是逆来顺受的重生,而是像庄寒雁那样寸土必争的及时反击。
当庄寒雁赤脚踏破传统礼教之时,隔壁的姜似依然在期待男主递来绣花鞋。观众对“重生等于开挂”的虚假现实日渐无法容忍。
真正的行业拐点发生在《雁回时》热度突破26000的那一刻,终于迎来了不需要重生的职场聚焦剧,也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等待别人送金手指。
在这个充满虚假命题的时代,我们亟需一次庄寒雁式的精神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