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一部严重失真的年代剧,六大槽点一个比一个不靠谱
《北上》这部年代剧渐渐走向尾声,剧中的槽点不少,观众的吐槽也持续不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剧中的服化道和细节明显不符合2000到2008年的时代背景,看上去更像是90年代;其次,剧情中的一些情节设置与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认知存在较大偏差。虽然偶尔出现个例是可以理解的,但剧中多次出现类似不合理的情节,使得剧集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以下是几个明显的槽点,逐一分析。
首先,马奶奶为儿子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然而儿子依然去世,随后儿媳带着女儿马思艺嫁给了老葛,生下儿子葛思维后便将马思艺丢给了马奶奶抚养。没想到,老葛出事被捕,思艺的母亲选择独自外出打工,嫌弃儿子葛思维是累赘,再次将他交给了马奶奶抚养。这里有个问题,马思艺是马奶奶的亲孙女,而葛思维与她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儿媳在儿子去世后再婚,完全不管亲生女儿,而是让前婆婆承担抚养责任,这样的大度与善良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接着,谢望和为夏凤华暴打了海哥一顿,虽然事后和解,但最终被海哥讹了10万块钱。而马思艺为了筹集梁海泓的治疗费用,竟然找陈睿借了2万块。陈睿提到自己卡里有三万多的零花钱,这就让人有些疑问。毕竟,大多数高三学生的钱包里不会有这么多零花钱,除非家庭条件特别优越。而陈睿的家庭背景的确不错,母亲顾阿莲是区长,父亲陈泊是文化馆研究员,虽说有可能积攒下三万多零花钱,但这样的情况绝对是极少数。
再看2008年高考的那一幕,邵星池因家庭原因与父亲发生冲突,情绪失控撕毁了准考证,结果错过了高考。这种情节似乎有些牵强。尽管每年会有学生丢失准考证,但2008年已经是信息化时代,准考证应该可以补办。即便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现场似乎也可以特事特办,给考生先参加考试再补办准考证,邵星池应该不至于因此错过高考。
更难以理解的是马思艺的情况。作为洪淮一中重点班的第三名,马思艺居然在高考时选择交白卷,实在令人无法接受。尽管她可能有自己的原因,但无论怎么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如果马思艺为了逃避母亲的控制,不想背负别人对她的恩情,那至少可以考上大学再去回报那些帮助过她的人,直接放弃高考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至于陈睿,他虽然成绩不如马思艺,但也应该属于洪淮一中的学霸级人物。与谢望和和周海阔相比,陈睿的成绩应该更为突出。谢望和考上了人大,周海阔考上了北航,而陈睿完全有能力进入更好的学校,为何他要放弃名校,选择为了马思艺放弃自己的理想?尤其是当他还没有向马思艺表白时,这种做法显得格外不合理。
谢望和的学业成绩也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尽管他在七中成绩倒数第三,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居然能够考上人大经济系,这对很多人来说似乎不太可能。而且,谢望和大学毕业仅两年便成为外卖公司副总,这样的飞速晋升让人觉得有些不真实。
这些情节虽然单独一件可能算作个例,但整部剧多次出现类似情况,令人感觉剧集脱离现实,缺乏可信度。这种不符合大多数人认知的剧情堆积起来,确实让人产生了不少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