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歌星邓丽君和父亲的合影,鲜有人知,其父当年反对邓丽君唱歌
邓丽君是邓枢的女儿,正因她是女儿的身份,才未被送给别人。事实上,邓丽君上面有三个哥哥,父亲当时的考虑是,如果第四个孩子是男孩,就能继续传宗接代,如果是女孩,则可能会送走。邓丽君的出生让她父亲终于实现了生女儿的梦想。
从小,邓丽君就倍受宠爱,但父亲一开始并不希望她走音乐道路。关键时刻,邓丽君请求母亲为她说话,最终说服了父亲。于是,她踏上了音乐的道路。随着在乐坛的深入,邓丽君展现出了非凡的唱功,迅速成为台湾乃至亚洲最具人气的歌手。她与父亲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从他们的合影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0年,彼时邓丽君已17岁。照片中的邓丽君面对镜头,露出了甜美的笑容,而她的父亲邓枢显得非常壮实。当邓丽君依偎在父亲的肩膀上时,他露出了幸福的微笑,父女间的感情深厚无比。
邓枢出生在河北,年轻时就读于黄埔军校。1943年,他与山东的赵素桂结为夫妻,婚后六年,他们全家迁至台湾省南部的云林县。1953年,邓枢迎来了他的小女儿。
在给孩子取名时,邓枢考虑了很久,最后因为云林县盛产竹子,他给女儿取名“邓丽筠”,意味着美丽的竹子,象征着希望女儿像竹子一样坚韧不拔。后来,艺名“邓丽君”也由父亲为她取定。
母亲赵素桂平时喜欢哼唱黄梅戏,潜移默化下,她为邓丽君提供了接触音乐的机会。邓丽君似乎天生与音乐有缘。听说她小时候有着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听过一次的歌就能准确哼唱大部分旋律。
1959年,邓丽君6岁时,回家途中,她边走边哼唱的歌声引起了常荫椿大师的注意。常荫椿听了几句,便断定邓丽君的前途不可限量。之后,他开始悉心教导邓丽君唱歌,特别是黄梅调。
1963年,台湾一家电台举办了黄梅调歌曲比赛。常荫椿十分看好邓丽君,于是为她报名参赛。年仅10岁的邓丽君凭借实力迅速进入决赛。可是就在决赛前夕,邓丽君的父亲得知此事后,坚决不同意她继续参赛。
原来,邓丽君即将参加升学考试,父亲担心比赛会影响她的复习。因此,他强烈反对。但邓丽君没有放弃,求助了恩师常荫椿。常荫椿便主动去找赵素桂沟通,希望她支持邓丽君的决定。赵素桂也不敢违抗丈夫的意思。最终,常荫椿对赵素桂说:“升学考试固然重要,但参加黄梅调比赛对丽君的一生至关重要。” 赵素桂听了后,同意让邓丽君继续参加比赛。最终,邓丽君赢得了比赛的冠军,而父亲也终于露出了慈爱的微笑。
1965年,邓丽君成功考入台北金陵女子中学。两年后,她决定休学,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张唱片《邓丽君之歌第一集-凤阳花鼓》。从1969年起,邓丽君开始逐渐走出台湾省,展开巡回演出。
随着邓丽君越来越出名,媒体对她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为了吸引流量,有时报纸和广播甚至发布她“假死”的新闻。由于记者们的报道非常逼真,许多人信以为真,甚至连邓丽君的父亲也受到了影响。某年,外界传闻邓丽君在东南亚演出时生病严重,急忙回台湾治疗。由于这样的谣言不断传播,邓枢也开始担心,最终还是打电话给邓丽君确认她的状况。听到女儿的声音后,他才松了一口气。
成名后的邓丽君工作安排紧密,身体也出现了问题。1990年,邓枢病逝,邓丽君正在法国接受治疗,未能赶回台湾参加父亲的葬礼。也是在那一年,她宣布将只参加慈善演出,不再公开演唱。
1992年2月,邓丽君返回台湾与家人度过春节。同年12月,她推出了最后一张国语专辑《难忘的TeresaTeng》。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因哮喘在泰国清迈去世,享年42岁。
三天后,她的遗体运回台湾,5月28日,邓丽君安葬于台北县金宝山“筠园”。回顾邓丽君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异常辉煌。她拥有父母的宠爱,拥有歌迷的热爱,成为了一个传奇的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