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磨一剑,《大都会》为何口碑票房双扑街?
科波拉的电影传奇与《大都会》的诞生
在电影的璀璨星河中,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无疑是一颗最为耀眼的巨星。他的名字,早已与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紧密相连。从震撼影坛的《教父》系列,到发人深省的《现代启示录》,科波拉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深刻的主题挖掘和卓越的导演才华,为观众们带来了无数难以忘怀的视听盛宴,也在电影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作品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在艺术层面上获得了广泛赞誉,多次斩获奥斯卡等重要奖项,成为了电影爱好者们心中永恒的经典。
而在科波拉漫长且辉煌的电影生涯中,有一部电影承载着他数十年的梦想与心血,那便是《大都会》(Megalopolis)。这部筹备长达 40 年之久的作品,堪称科波拉的 “毕生之愿”。为了将心中的这个宏大故事搬上大银幕,他不惜卖掉自己心爱的酒庄,筹集了高达 1.2 亿美元的资金 。这份破釜沉舟的决心,足以见得《大都会》在他心中的分量。是什么样的故事,能让一位功成名就的大导演如此执着?又是什么样的魅力,能让这部电影在筹备阶段就备受瞩目?让我们一同走进《大都会》的世界,探寻其中的奥秘。
剧情大揭秘:“新罗马” 的混乱与野心
《大都会》的故事设定在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未来城市 ——“新罗马”(New Rome) 。这座城市看似繁华昌盛,却隐藏着诸多问题,贫富差距巨大,社会矛盾一触即发。影片的主角凯撒(Cesar,亚当・德赖弗饰),是一位极具理想主义的建筑师,同时他还拥有一项令人惊叹的超能力 —— 能够叫停时间。这个设定为影片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也让凯撒的角色更加引人注目。
展开全文凯撒怀揣着一个宏伟的梦想,他想要拆除整座城市,然后用自己发明的神奇建筑材料 “巨龙”(Megalon)重新建造一座理想中的城市。在他的设想里,这座新城市将是一个没有饥饿、没有贫寒的乌托邦,城市中的建筑能够根据居民的需求而变化,交通便捷,甚至可以飞 。比如下雨时,城市会自动汇聚出挡雨的机制,居民从 A 点到达 B 点能像孙悟空翻筋斗云般迅速,极大地节省时间。这一超前的城市构想,无疑展现了凯撒对未来城市的美好憧憬,也体现了他想要改变社会现状的决心。
然而,凯撒的这一宏伟计划却遭到了多方的强烈反对。保守的市长西塞罗(Cicero,吉安卡罗・埃斯波西托饰),他更关注就业和卫生等现实问题,认为凯撒的构想虚无缥缈,不切实际,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风险。凯撒的旧情人哇・白金(Wow Platinum,奥布瑞・普拉扎饰),起初是支持他建设未来城的,但在求婚被拒后,因爱生恨,嫁给了凯撒的舅舅,成为了他的舅妈。之后,她又与凯撒的表弟克罗地亚(Croatia,希亚・拉博夫饰)勾结,煽动贫民起义,试图颠覆凯撒的计划。原来,许多贫民并不理解凯撒的理想,他们更关心眼前的生活困境,害怕改变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而凯撒的表弟克罗地亚,童年时就爱欺负他,成年后更是对他恨之入骨,一心想要置他于死地,甚至买通一个 12 岁的儿童拿着建筑书向凯撒要签名,趁机对他开枪。
不过,凯撒也并非孤立无援。他的舅舅克拉苏(Crassus),愿意倾尽财力支持他的梦想。市长的女儿朱莉亚(Julia,娜塔莉・伊曼纽尔饰),在亲眼目睹凯撒叫停时间的能力后,对他产生了好感,不仅成为了他开发未来城的同事,还与他发展成了情侣,坚定地站在了他这一边。
在这场理想与现实、革新与守旧的激烈冲突中,凯撒不断面临各种挑战和危机。其中,最具戏剧性的场景当属克拉苏和哇・白金的奢华婚礼。婚礼现场不仅有角斗士战斗和赛马比赛,还有现场音乐表演和其他各种娱乐活动,热闹非凡。然而,克罗地亚却趁机将婚礼变成了暴乱的现场,他把凯撒和 16 岁处女维斯塔(Vesta)上床的视频公之于众,让凯撒成为了众矢之的,被众人围攻,就连他的超能力也在关键时刻失灵。这一系列情节的发展,充满了荒诞与意外,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推向了高潮,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这个未来世界的混乱与疯狂 。
影片通过凯撒的经历,以及他与周围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了一个充满野心与欲望、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故事。在这个 “新罗马” 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目的和动机,他们的命运在这个宏大的背景下交织在一起,共同演绎出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人性传奇。
视听盛宴还是灾难现场?
作为一部筹备长达 40 年、耗资 1.2 亿美元的科幻巨制,《大都会》在制作水平上无疑下足了功夫,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 。
影片的画面堪称一绝,古罗马风格的场景与充满想象力的未来城画面相互交织,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古罗马风格的建筑元素随处可见,多立克柱式支撑着刻有拉丁文箴言的建筑,许多市民佩戴着金色月桂花环,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古老的时代 。而未来城的画面则充满了科技感与奇幻色彩,“巨龙” 材料建成的建筑造型奇特,像花朵又像蘑菇,充满了未来感。城市中的交通系统也十分发达,汽车在空中飞驰,地铁在地下穿梭,让人目不暇接。特别是一些宏大的场景,如克拉苏和哇・白金的奢华婚礼,角斗士战斗和赛马比赛的场面十分壮观,展现了导演强大的场面调度能力。
在配乐方面,《大都会》同样表现出色。配乐师为影片量身打造了贴合氛围的音乐,在紧张刺激的情节中,配乐节奏紧凑,鼓点强烈,让人的心跳也随之加速;而在浪漫温馨的场景中,音乐则变得舒缓悠扬,如潺潺流水般滋润着观众的心田 。例如凯撒与朱莉亚在未来城的屋顶上约会时,轻柔的音乐搭配着美丽的夜景,营造出了一种浪漫而又梦幻的氛围,让观众也沉浸其中,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
然而,影片的制作水平并非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部分观众认为,影片的画面过于追求华丽和奇幻,反而显得有些混乱,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各种元素的堆砌,使得画面缺乏重点,观众很难从中捕捉到关键信息 。而且,一些场景的转换过于突兀,让人感觉有些莫名其妙,影响了观影的连贯性。在配乐方面,也有观众觉得音乐与画面的契合度不够高,有时候甚至会出现音乐与情节不搭调的情况,让人感到出戏。比如在一些紧张的追逐场景中,配乐的节奏却不够紧张,无法很好地烘托出紧张的气氛。
口碑票房双失利,问题出在哪?
《大都会》上映后,口碑和票房双双失利,在知名电影评分网站烂番茄上,影评人给到的新鲜度指数仅为 50%,观众给到的爆米花指数更是低至 35% ,国内豆瓣评分也只有 5.5 分,这样的成绩实在是差强人意。北美首周末 3 天仅收 400 万美元,而影片制作成本高达 1.2 亿美元,按照这个趋势,很可能会面临严重亏本 。那这部倾注了科波拉大量心血的电影,究竟为何会遭遇如此滑铁卢呢?
首先,剧情过于复杂荒诞是一个重要原因。影片中各种元素堆积,故事线错综复杂,从未来城市的构想,到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再到政治阴谋和社会矛盾的展现,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比如凯撒的超能力设定,以及他与各方势力之间的冲突,本可以是很精彩的看点,但在影片中却处理得过于混乱,缺乏清晰的逻辑和合理的发展脉络,让人难以理解 。有观众评价:“感觉像是看了一场混乱的大杂烩,各种想法和元素一股脑地塞进来,却没有一个能真正讲清楚的。”
叙事节奏拖沓也是影片的一大弊病。在观影过程中,不少观众都觉得影片的节奏缓慢,情节推进缺乏张力,很多场景和对话冗长无聊,让人昏昏欲睡 。比如一些人物之间的对话,本可以简洁明了地表达观点,却被拉得很长,不仅没有增加影片的深度,反而让观众感到厌烦。有专业影评人指出:“影片在叙事上缺乏紧凑感,没有很好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导致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很容易走神。”
此外,影片的主题过于晦涩,也是观众难以接受的原因之一。科波拉试图通过《大都会》探讨一些深刻的社会、政治和人性问题,如贫富差距、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权力的斗争等 。然而,他的表达方式过于隐晦,充满了象征和隐喻,使得普通观众很难理解他的意图。比如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古罗马元素,以及一些神秘的场景和符号,对于不了解相关文化背景和导演创作意图的观众来说,很难从中领悟到深层的含义。许多观众表示:“看完电影后,完全不知道导演想要表达什么,感觉很迷茫。”
是失败之作,还是被低估的神作?
尽管《大都会》目前的口碑和票房成绩不佳,但也有一些观众和影评人认为,这部电影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不应该被轻易否定 。
从影片本身来看,《大都会》试图探讨的关乎于时间、权力和人性在历史长河中的永恒矛盾 。科波拉让罗马的象征以 “现在时” 的方式呈现 —— 他拒绝传统历史剧的复古滤镜,而是以一种大胆的现代化手法,凸显时间的断裂与不连续性 。在影片中,过去和未来被拆解为两个无法兼容的维度,而 “现在” 则被无限延展,最终沦为一场华丽却空洞的狂欢 。
影片中,凯撒复活后带来的所谓 “胜利” 并非历史的终结,而是时间停滞后权力循环的延续,进而揭示了科波拉本人对于人类对未来的恐惧与深忧:所谓的 “进步” 不过是历史对于人性呈现出自我欲望膨胀的另一种包装 。而未来,在《大都会》中被呈现为一种反讽:它既非希望也非理想,而是现代社会虚伪表象的延伸。科波拉以金碧辉煌的画面和精致的布景掩饰了时间与权力的内在空虚,诱使观众沉浸在表面的繁华之中 。随着影片的情节推进,这种繁华逐渐坍塌,到最后,科波拉想要制造给观众的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不过只是在权力与欲望的轮回中,不断制造新的幻象 。
在争议的背后,影片自然不可避免地暴露了作者电影常见的窠臼:形式凌驾于内容,个人意志超越叙事需求 。但正因如此,《大都会》既是一次对艺术边界的探索,却也是科波拉自身局限与自我欲望膨胀的显现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和审美发生变化时,《大都会》会被重新审视和解读,成为一部被后人铭记的经典之作。就像许多曾经不被看好的电影,在多年后才被人们发现其价值,《大都会》是否也会有这样的命运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