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橄榄树》:一次差强人意的影视改编尝试
近期,电视剧《白色橄榄树》走入观众视野,然而几集过后,其表现却引发诸多争议,不少观众认为它仿佛是低仿版的《太阳的后裔》。从角色塑造、演员形象到拍摄手法,这部剧都暴露出不少问题。
在角色塑造方面,女主作为一名战地记者,职业素养的缺失令人咋舌。战地记者身处危险与复杂的环境,自信、镇定与果断应是基本特质。但剧中女主在战争城市连线直播时,声音弱弱且语速缓慢,完全没有传递出专业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应有的气场。在突发状况下,她的反应也难称合格。当爆炸发生,正常的战地记者会迅速拿起拍摄器记录素材,同时调整情绪继续工作,可剧中女主却傻站在原地。这种表现不仅违背职业常识,也让观众难以代入剧情,对角色的认同感大打折扣。
再看男主,其形象设定也与观众对士兵的普遍认知存在偏差。映入观众眼帘的男主肤色过白,与人们印象中历经风吹日晒、坚毅黝黑的士兵形象大相径庭。过度的磨皮和滤镜更是雪上加霜,让角色显得虚假、不真实。男主在剧中似乎被赋予了“万能”属性,给人一种战争不过如此、一切炸弹他都能解决的错觉,这非但没有展现出军人的英勇,反而让角色“漂浮”在空中,无法给观众带来安全感,这对于一部主打战争与爱情的剧集来说,无疑是致命伤。在战争题材剧中,糙汉形象往往更能贴合角色背景,展现战争的残酷与军人的坚韧,相比之下,剧中男主的形象就显得格格不入。
谈及拍摄手法,导演尹涛过往有不少爆剧作品,可《白色橄榄树》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从第一集起,慢镜头的滥用就十分明显。即便是女主踩到地雷、男主前来救援这种生死攸关的紧张时刻,依旧大量运用慢镜头。或许导演试图营造出韩剧般细腻的情感氛围,但在战争题材下,这种手法却破坏了紧张感与真实感。战争场面需要的是紧凑节奏和强烈冲击,慢镜头反而让剧情拖沓,使观众难以沉浸其中。
《白色橄榄树》本有优秀原著打底,又有颇具实力的制作班底,本应成为一部佳作,如今却在诸多方面出现失误。希望制作团队能够吸取经验教训,在后续作品中回归初心,尊重题材,尊重观众,为大家带来真正优质的影视作品。